2017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8古代诗歌鉴赏第4课时课件.ppt

2017年春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8古代诗歌鉴赏第4课时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2:“隔”是“隔开”的意思,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缥缈的雨景。 示例2: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缥缈的雨景。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 * 1.请分析本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并说明“竹”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写竹,白居易笔下的竹与杜甫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竹的形象大相径庭。由此,你在写咏物诗或咏物散文方面得到怎样的启示?请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用”“不须”与“留向”(凋零的百草与雪中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竹的卓然不群,傲视风雪。 【解析】0 2.同样是写竹,白居易笔下的竹与杜甫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竹的形象大相径庭。由此,你在写咏物诗或咏物散文方面得到怎样的启示?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1:同一物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可正可反,可褒可贬。例如,写爬山虎,可以赞美它坚忍不拔的品格,可以歌颂它甘受暴晒给人凉意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批评它的依赖性(离开墙面等支撑体便不能生长,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后一种立意也许更能给人以启示。 示例2:“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物”虽有一,情各有别,写作中可以托物言志或者借物抒怀,借物的形象来隐喻个人形象,表达自我性情。 1.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意境。 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抒情之作,请结合三、四句简单分析其借景抒情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