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上各种机械之配置与操作.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漁船上各種機械之配置與操作 第一節 圍網漁業 沿革 圍網是一種圍捕群集魚類之網具 。二百多年前 ,我國即已用圍網漁貝從 事於海洋生物之捕撈,但一般認為圍網漁法係美國人於1837 年發展成功的 , 其後日本於 1882 年引進該漁法 ,但因日本之天候條件不似美國 ,因此日本 將美式圍網船加以改良 ,直到明治中期才臻於實用化階段 。早期日本之圍網 船分成二種 ,一種以圍捕真為主,稱為 Agri-ami ,整個船圍作業人數需 50 人;另一種以漁獲鮪為主,稱為 Makase-ami ,整個船團之作業人數較第一 種為多 ,約需 100 人。二次大戰期間 ,圍網漁業受到戰爭之影響由盛而衰 , 戰後 ,圍網漁業技術更是日新月異 ,一日千里 。其發展經過如下 : 1882 年 :由美國引進 。 1890 年 :日本南部漁民在水產廳指導下使用圍網作業,但因引進之圍網 漁具規模和船隻大小不符 ,加上漁民不熟練及日本近海海況不同於低緯度區 域之美國而導致失敗 。 1894~1897 年 :水產廳試驗站再訓練漁民之作業技術及修改網具適合漁 場水深及船型而成功 ,當時使用之網具長275 公尺 ,深 38 公尺 。 1910 年 :使用圍網開始捕獲真 ,其效果非常良好 。 1936 年 :使用圍網捕真達到全盛期 ,1939 年注意後真減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圍網漁業因聲納 、無線電之使用及高分子化纖維科 技之發展 ,加上真資源之減少 ,漁獲對象轉而針對鯖 ,而因為鯖游泳 速度比真更快 ,故需要更大規模之網具 ,網具材料強度亦須更加強化 ,至 於操作網具之漁撈機械則隨之大型化及自動化 。因此 ,1955~1958 年日本因 應頁艦之減產 ,即刻開發中國東海中部大陸棚邊緣 1~5 月之鯖產卵親魚 群 。1959-- 1965 年開發東海中部 、北部大陸棚邊線及黃海海域 ,主要以真艦 為主 ,5 年後 ,真資源有減產之傾向 。1966^~1971 年轉向開發沿著五島西 部至東海南部釣魚臺的大陸邊緣及南中國海漁場。1971 年起 ,其以美式圍網 於西太平洋圍捕流木群成功 。各發展期之船隻噸位如下: 1950 年最大圍網船型增至 55 GT(即相當於本省之 90 船噸) 。 1954 年最大圍網船型增至 79 GT 。 1955 年圍網船改用木 、鐵合造 。 1959 年圍網船全部改為鋼體船 ,此時日本西部海域圍網船團之編成 ,一 般為網船 79 GT×l ,運搬船(80~100 GT)×3 ,燈船兼探魚船(30~35 GT)×3 。 1963 年後 ,因船員對生活空間改善之要求 ,網船提高為 96 GT 。 1967 年後 ,最大之船型始定為 111 GT ,此後由於日本限制各海區之圍 網船團的漁獲能力 ,故未再大型化 。1970 年代九州之船團編成為網船 (111~116 GT)1 艘 ,運搬船(200—450 GT)2~3 艘 ,燈船(37 GT) 2 艘 ,探魚船 (44 GT)1 艘 。而網船之主機馬力為達高速投揚網能力之要求 ,由過去之700 HP 提高為 1,500 HP ,加上聲納技術之發達 ,圍網船團之網船有時已不用燈 船集魚 ,而是採直接下網的方式圍捕魚群 。 1968 年後 ,參照美國美式300-499 GT 級單船圍網作業 ,並於 1971 年試 驗成功 。 反觀我國 ,依李調元 「南越筆記」之記錄 ,在清朝即有圍網漁法 ,但真 正使用底環締括綱的機船圍網則是在抗戰勝利後 ,我國才開始利用美式漁輪 進行機船圍網試驗 ,其後在黃海試驗捕撈鯖魚 ,並獲得了一些經驗 。而臺灣 省則在民國39 年引進 ,時稱巾著網 。且不到二年即有 100 多艘,至民國 51 年. ,大小巾著網已有 300 多艘。因巾著網漁業之興起,使得早期沿岸之定置 網漁業(大部分為大敷網、大謀網)逐漸沒落 ,至民國 66 年政府為鼓勵開發多 獲性鯖摻資源 ,鼓勵業者引進日式大型圍網船團 ,經過多次開會加以研討說 明後 ,首先有 10 家響應政府號召 ,申請建造 ,當時每組船團造價在 1 億元 以上 ,是一龐大之投資 ,故其後僅有順天、永豪、豪威及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