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护正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文天祥的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他的这首正气歌《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流传,广为传颂,就是因为中国人历来崇尚公平正义、褒扬正直品德。他的一生是坚强对敌斗争的一生,在外敌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正气和浩然正气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于谦所做诗篇《石灰吟》中的名言。意思是:深山中的石头经过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而粉碎,变为洁白的石灰。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气,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气概。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读到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时,我们无不热血沸腾,油然而生一种向往真理、追求正义的激情。维护正义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应尽的义务。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颂扬正直斗士的一首诗《明志》。诗中所描写的青松,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重压,永远高耸、挺拔,正是正直人品的生动写照。陈毅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坚持正义,公正无私,直至晚年还与祸国殃民的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是具有高尚正直品德的楷模。
名言格言
我们可以设想一种公开的正义观,正是它构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条件。
──罗尔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正直是做人的正轨。
──雨果
适用于: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
包公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 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 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着怕犯法。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 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
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就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谁当这差使,都免不了跟权贵通关节,接受贿赂。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败的风气整顿一下。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诈勒索。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权贵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个权贵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也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
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