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题型专练)含解析.docVIP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题型专练)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解析】“商贾多居住于市内”,不是严格的坊市分离,故A项错误;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B项正确;仍是“坊市制度”,材料不能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C项错误;仍是“坊市制度”,没有“突破时空的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9.《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A.统治利益 B.商业生产能力 C.社会制度 D.争霸需求 【解析】题干译为“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业,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业,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可知材料观点的立足点是基于统治利益,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0.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该法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商贾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B.提倡粮食节约,严禁商品流通 C.稳定市场物价,增强军事力量 D.调整商业布局,加强户籍管理 【答案】A 11.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解析】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主要经济根基,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王朝所推行,故A项错误;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故B项错误;题目中说国家征收商业税根据当时商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表现出了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故D项错误。 【答案】C 12.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 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答案】C 13.如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 【答案】C 14.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市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 【解析】明中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突破了集市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江南地区出现大量的市镇交易正是其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封建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故B项错误;市镇贸易的涌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外在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生活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D 18.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B 19.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  )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 C.抑商政策有所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