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河川径流 一.河流与流域 二.正常径流量的计算 三.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四.径流的年内分配 五.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六.枯水径流 七.河流泥沙 第一节 河流与流域 一、基本概念 河流: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凹地流动,并汇集于各级河槽上的水流。 河流的两个因素:经常或间歇性的水流及河槽(河床)。 水系:大小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水流系统。 干流:直接入海或内陆湖泊的河流。 汇入干流的河流叫一级支流。 流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外流河: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凡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中的河流。 一般河流可分成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五段。 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是溪涧、泉水、湖泊、沼泽和冰川。如长江的正源为沱沱河 。黄河的正源为卡日曲。 上游连着河源,乃河流的上段。特点是:河谷狭、比降陡、流量小、流速大、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多急滩、瀑布,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称上游。长江从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 中游比降与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沙。长江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黄河从河口镇到河南孟津为中游。 下游位于河流的最下一段。比降与流量更小、流量更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沙洲、河槽多细沙或淤泥。长江从湖口以下,黄河从孟津以下为下游。 河口是河流的出口处。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一条河流直接注入另一河流的叫支流河口,汛期易受相互洪水顶托的影响,产生回水现象。 分水线或分水岭: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 山脊线的连线为分水线,分水线两边的雨水分别汇入不同的流域。 流域: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地面分水线构成地面集水区 地下分水线构成地下集水区。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有时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分水线不完全重合,将发生两个相邻流域的水量交换。 闭合流域:地面、地下水的分水线重合的流域。 非闭合流域:地面、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本流域与邻近流域有水量交换。 二、河 系 特 征 (一)水系形状 根据干流与支流的分布及组合情况的不同,水系形状可分为 扇形水系、羽状水系、平行水系、混合状水系。 (1)扇形水系:支流较集中地汇于干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 (3)平行水系:若干近似乎行的支流汇入千流。如淮河蚌埠以上地区的水系就是平行水系。这种水系的洪水状况与暴雨中心的走向、分布关系密切。 (二)河长 溪线:在河槽中各断面的最低点的联线称为溪线,或中泓线。 从河口到河源沿溪线量得的距离为河长,单位为km。一般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不易找出河源,可将干流最上游的看得清的溪线,沿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延长至分水线即河长的终点。 河长是确定河流落差、比降、汇流时间的重要参数。 量算河长可用细线、曲线计或小分规顺弯逐段量取。 (三)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内干、支流的总长度(河流频度)。 河网密度=干、支流总长度/流域面积 ? 河网密度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它是流域中径流发展的标志之一。河网密度越大,流域被洪水切割程度越大,径流汇集较快,容易排水;河网密度小,径流汇集慢,流域排水不良。 (四)河流的弯曲系数 弯曲系数:某河流的实际长度与河源至河口直线长度之比。 弯曲系数=河流的实际长度/河流的直线长度 它表示河流平面形状的弯曲程度。 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流越弯曲,径流汇集相对较慢,即径流流速慢,径流的侵蚀作用弱,但对航运及排洪不利。 (五)河流的平面形态和河流的断面 1.河流的平面形态 河流按流经地区特性可分成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山区河流平面形态复杂,多急弯、卡口,两岸和河心常有突出的巨石,河岸曲折不齐,宽度变化大。 平原河流,由于河水的环流和冲淤作用,河道常常表现为蜿蜒的平面形态。在河流的凹岸,水深较大称为深槽,深槽对岸为浅滩,表现为凸岸。 2.河流的纵横断面: 纵断面:是指河底高程沿河长的变化,一般用纵断面图表示。 纵断面图:以河长为横坐标,河底高程为纵坐标绘制而成的图。 纵断面图表示了河流的纵坡和落差的沿程分布。它是推算水流特性和估算水能蕴藏量的主要依据。 3.河流的比降 (1)河道纵比降: 河槽纵断面特征用落差、比降和河槽平均坡度表示。 落差:河段两端的河底高程差。 河道的总落差:河源至河口的高程差。 比降:河段落差与相应河段长度之比。 河底比降=河段上、下游两点的高程差 / 河段长度 (2)河流横比降 由于水面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