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学概论;大爆炸理论;观测宇宙的结构 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太阳系的结构和组成;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
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
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接近于圆的椭圆
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小于0.1
(水星和冥王星除外)
共面性:
公转轨道平面和黄道面非常接近
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偏角;行星的分类;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距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低
密度介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
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有光环;近距离水星图片
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发回,1974年;金星照片
美国宇航局水手10号探测器1974年
显示金星被浓厚的云层包围;地球照片
伽利略木星探测器,距地球150万英里,1990年12月11日;火星全球照片
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火星表面
探路者号探测器拍摄;火星南极的冰盖
这些冰盖至少有方圆400公里
表面主要由干冰组成;火卫一(Phobos),海盗号拍摄
表面有一个巨大的陨石撞击坑;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土星照片
有一个箭头状的风暴,风暴的大小与地球相当;天王星和它的环,旅行者2号拍摄;海王星(1989年8月20日)
旅行者 2号(Voyager2)摄;肉眼只能够观测金,火,木,土,水星
水星因轨道太靠近太阳并不易被观测到
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距离地球和太阳太远只能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行星没有明显闪烁现象
肉眼可见的行星都出现在黄道附近,其亮度一般都比恒星亮
金星呈白色,木星呈青白色,火星呈红色,土星近于黄白色(行星表面物质不同)
行星在天球上有相对于恒星的移动,其运动比较复杂;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几十万颗小行星,质量总和为地球的万分之四
小行星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况
对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大价值;有的小行星的轨道非常接近地球
图中画出了10颗这样的小行星 ;彗星结构: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含大量尘埃粒子的冰块,其表面呈黑色彗星运行到太阳附近时,彗核表面被汽化,形成彗发在太阳光压和太阳风作用下汽化物被推斥到背向太阳的方向,形成彗尾;彗星的尺度:
体积非常庞大,在太阳系里没有任何一个天
体可以和它相比
大的彗星,彗头的直径就有185万公里
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45倍
小的彗星,彗头的直径也有13万公里
是地球直径的10倍多
彗尾,一般都有5000万公里到两亿公里长
最长的可达3.5亿公里 ;彗星的密度很小
只是亠团极其稀薄的气体
把最大的彗星压缩成同地壳密度相同的球体,它的大小只有一座小山丘那么大
和地球相撞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在掠过地球时受地球吸引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出现明亮的闪光划破夜空,形成了流星现象
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里流星数目显著增加,大大超过通常的偶现流星数,有时甚至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叫做流星雨
;流星雨发生时,仿佛所有的流星多是从一个点向外辐射出来的。这个点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这是一种视觉透视现象。事实上,所有的流星多是沿着平行于辐射点与观测者联线的方向下落的。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有时也用与之相关的彗星来命名 ; 当地球通过流星体带附近时,大量流星体受地球引力落入大气层中,在短时间内造成流星数量激增的现象便是流星雨。
所以流星雨是和彗星与地球运动和相对位置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根据大量的流星雨观测记录显示,每年固定时间从固定辐射点发出的流星雨可重复出现相当多次。
;大部分流星雨都有一个「母彗星」,每当母彗星回归过后的几年内,该流星雨的数量就会较平常为多。
著名的英仙座流星群在7月27日~8月16日出现,相关彗星是以130年为周期的斯威夫特-塔特乐彗星;狮子座流星群出现在11月16日至19日,其母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866I,每隔33年会出现一次特别密集的流星雨;由比拉彗星瓦解而成的流星群在11月27日前后出现,周期为6.6年,辐射点在仙女座。;天空中时时刻刻都可能有流星出现。白天因太阳光强烈,无法看见流星,而晚上流星出现的频率,通常又以下半夜为多,其原因是由于在下半夜,地球自转时观测者所在地区运动的方向与其公转的方向相同,因此从前方迎面而来的流星体相对运动增大,单位时间内可见到较多的流星,因此凌晨较容易看见流星。;流星现象通常发生于80~120 km的高空,少量大而坚实的流星体穿越地球大气时来不及全部汽化,剩余的固体部分落到地面,称为陨星;陨星按化学成份和矿物组成可分成3类:
1) 陨铁:铁占90%左右,镍占7%~9%
2) 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