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和校园心理剧.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心理剧与校园心理剧 苏州大学苏南地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王 平 主要内容 一、心理剧的发起与发展 二、心理剧的特点与过程 三、心理剧的功能 四、心理剧常用的技术 五、校园心理剧进展 六、校园心理剧过程 七、校园心理剧教育功能 八、校园心理剧个案讨论 九、附录 心理剧发起 心理剧由雅可布?李维?莫瑞诺(J.L.Moreno)于192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创立的。 心理剧雏形:莫瑞诺的医科学生时代(1911)、维也纳公园、孩子游戏 爱玩青少年成立小剧团,并将团体中的人际现象,包括外在冲突与内在挣扎演给维也纳市民看。结果帮助一些有偏差行为的孩子度过生命的矛盾,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 心理剧发展 1920-1923年间,莫瑞诺在维也纳成立“自发性剧场”。台上与台下互动、即兴创作,期望演员将自己的真实的经验呈现在舞台上引发观众共鸣,而后鼓励观众不仅仅说出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上台来演自己的故事。 1929年,莫瑞诺创办了第二个剧场,即兴剧场。 1932年提出了团体心理治疗,而成为美国精神医学界重要人物。 1936年在纽约比肯成立以心理剧为治疗方式的私人疗养院,有自己的专题论文与杂志。此处后来成为心理剧发展中心。 心理剧发展 1951年莫瑞诺与泽卡(Zerka)在巴黎筹办了一个名为“团体心理疗法国际委员会”; 1954年在多伦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1957年在苏黎世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1963年在米兰召开第三届研讨会; 1968年在维也纳召开第四届研讨会; 1973年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五届研讨会,并将该团体更名为“国际团体心理治疗协会” 心理剧的发展 1964年在巴黎举行第一次心理剧与社会剧的国际研讨会; 196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第二次研讨; 1968年在布拉格举行第三次研讨会; 1969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第四次; 1970年在巴西的圣保罗举行第五次; 1971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第六次; 1972年在东京举行第七次研讨; 心理剧在中国的发展 Gongshu Marcia Karp 南京东南大学邓旭阳等 2002年3月在苏州 2007年首届表达性治疗国际研讨会 台湾游明林博士论文心理剧等 ψ 心理剧特点 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 自发性 创造性(想像) 此时此地(过去、现在与未来) 社会网络的利用与创建 过程 体验 投入 分享 …… 心理剧过程 暖身(音乐、手工、舞蹈、绘画等) 主角产生(社会计量等) 选择替身(主角、辅角、人、物、景等) 呈现主角剧本 自发地呈现主角剧本或运用替身带领主角体验、倾泻、修通内心冲突、创伤等 分享(观众、辅角、主角等) ψ 心理剧功能 表达功能(现象学、人本) 超越现实(想象的、未完成情结等) 鼓励与支持性 时空辐射功能 相互启发 人性共鸣 ψ 心理剧常技术 替身 角色互换 镜子技术 束绳技术 空椅技术 转身说话技术 盲行技术 对话与独白 部分双重角色或分离替身 具象化技术或雕塑技术 ψ 校园心理剧进展 东南大学 苏州中学 苏州大学(《校园心理剧研究》) 心理情景剧,心理小品等 利用团体辅导方法处理心理问题,由来访者将心理问题呈现在舞台上,通过治疗师、来访者、观众共同帮助表达、检测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成长的方法。 校园心理剧过程 暖身阶段(可由团体活动等形式完成) 主角确立阶段(根据意愿可由来访者或团体活动中自愿成长者提供) 剧本创作阶段 剧组成立阶段(导演,指导老师,主角与辅角、观众、舞美人员等) 剧本演出阶段 分享阶段 校园心理剧组织过程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心理问题与症状 成立心理剧小组 创作剧本 排演 演出感受分享 修改剧本 演出 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功能 演出者(主角、辅角功能) 当事人 观众(解决同类性质问题、不同年级大学生) 指导教师 家长 附1:校园心理剧个案讨论 妈妈,我爱你 (苏州大学商学院第一届校园心理剧一等奖获得者) 附2:校园心理剧剧本 网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附3:校园心理剧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原创、心理矛盾突出) 表演效果(演出表现力、舞台效果等) 主题( 贴近现代大学生心理) 时间(15分钟内) 教育效果(互动、共鸣、延伸效果) 附4:指导老师指导原则 突出心理主题 加强技术指导 扩展教育对象 把握教育导向 保护主角辅角及观众(防止心理创伤、去角、保密) 附5:学生感受 “……看完心理剧,不仅是我或许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心理剧中我通过与母亲的几次真切的谈话中理解了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