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学习参考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临川二中高中语文组 孙丹
【文本分析】
《赤壁赋》写于苏轼贬谪于黄州期间,文章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展现了仕途失意时的苏轼的人生观。全文有诗情、画意、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赤壁赋》是我们透视苏轼精神世界的入口。
【切入角度】
以情感为切入点,抓住苏轼的情感变化太探究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教学目标】
1、积累古汉语词汇,分辨倒装句和词类活用现象;
2、体会本文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分辨倒装句和词类活用现象;
2、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融合
【教学方法】探究、鉴赏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1)让学生搜集苏轼贬谪于黄州期间的诗文,了解赤壁的历史。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籍解决字词问题。
2、教师准备(1)用多媒体教学,收集资料,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好相关的巩固练习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导入。内容如下:
欧阳修称苏轼“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诚斋诗话》)。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1101)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二、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文体介绍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感。
四、【文本探究】
听赤壁赋朗诵,思考如下问题:在茫茫的江面上苏轼泛舟而游,他的心境如何?
思路点拨
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苏轼情感的语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再分析“纵”字流露出的情感。
二、苏轼的歌声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思路点拨
引导学生分析“美人”的寓意,再用《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来阐释美人的特定意象。
三、苏轼为何思慕“美人”?
思路点拨
引导学生分析苏轼写于1070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由此来洞察苏轼的内心世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1070)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是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西夏 )。
这首词展现出一个想报国杀敌的英雄形象,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境。此时的苏轼被贬谪于黄州远离朝廷,他虽然寄情山水但想建功立业的人生观始终未曾改变,从他的歌声中流露出思慕美人而不得见的惆怅,表明他希望君王能够赏识他,从而来实现人生抱负。
四、面对同样的良辰美景,客的箫声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思路点拨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泣”字,以此来把握箫声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五、怎样描写箫声的?
思路点拨
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夸张 比喻
六、客因何而悲?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度较大。我采用细化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此问题。将此问题细化为以下问题:
1、客为何认为曹操诗歌英雄?
因为曹操建立功业
2、客对英雄持什么情感?
而今安在哉体现出英雄不在的感慨,流露出悲凉的情绪。
3、客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4、客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人生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七、面对客的人生困境,苏轼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此问题是既是本文的重点又是本文的难点。我将此问题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破解此问题。
苏轼如何阐释生命的长短(变与不变)的?
如何理解“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如何理解“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臧也,吾与子之所共适。”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满庭芳》
译文: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