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0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Vol.30,No.3
2008年9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Sept.,2008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陈立春 陈 杰 刘进峰 李 峰 杨晓平 冉勇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摘 要 5月 12日汶川 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映秀—石坎段、前山断裂白鹿—汉旺
段形成了典型的逆断层 -褶皱地震地表形变带,两侧构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央断裂地震地
表形变带突破了以往所认识的断裂活动分段边界,向北扩展了约 60km,余震亦具有从中段向北段迁
移的趋势。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在此次地震中地表有什么影响或破坏?该段晚第四纪是否有过地震活
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前山断裂北段的地震地表特征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地
质地貌调查,并重点选择2个影像线性特征清晰、震害较强烈的疑似地点进行了探槽揭露,以期为解
决这些问题以及灾后重建积累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及获得相应的初步认识。主要结论是:前山断裂
北段地质地貌、构造、5月 12日汶川 8.0级地震的地表表现等与其南侧的灌县 -安县断裂(中段)均
存在显著差异,晚第四纪活动迹象不明显,前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段可能终止在永安镇往南一带;永
安镇一带前人认为的 “活动断裂陡坎”应为侵蚀河岸。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 活动断裂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8)03-0710-13
0 引言
2008年5月 12日四川汶川 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映秀—石坎段(长约
240km)、前山断裂白鹿—汉旺段(长约72km)形成了典型的逆断层 -褶皱地震地表形变带,两
侧构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其中,中央断裂地震地表形变带突破了以往所认识的断裂活动
分段边界,向北有一定的扩展,而前山断裂地震地表形变带则局限于断裂中段的白鹿—汉旺一
①
带。震后,截至7月25日12时,共发生40级以上的余震241次 。这些余震基本沿龙门山断
裂带集中分布,并具有从中段向北段迁移的趋势,曾一度引起了陕西汉中地区、甘肃陇南地区的
社会恐慌。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在此次地震中地表有什么影响或破坏、该段晚第四纪是否有过地
震活动、未来会不会发生强震等问题也成为地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汶川地震
专家委员会的工作部署,我们对前山断裂北段(江油断裂)的地震地表表现特征和晚第四纪活
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研究,以期为解决这些热点问题以及灾后重建积累翔实
可靠的基础资料和获得相应的初步认识。
1 地质地貌与研究背景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为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该构造
〔收稿日期〕 2008-07-23收稿,2008-07-28改回。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汶川 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http: www.csi.ac.cn。
① ∥
3期 陈立春等: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711
带的构造变形始于印支运动,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唐荣昌等,1993;Burchfiel
etal.,1995;李勇等,2006)。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龙门山活动断裂带长约500km,由3条具有
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和 1条山前隐伏断裂及相应的推覆体组成,总体呈 NE向展布,
宽 30~40km( )。3条主干断裂(后山断裂、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呈叠瓦状向四川盆地逆
图1
冲推覆,大概到地下20多千米深处,3条断裂收敛合并成 1条剪切带,成为青藏高原推覆于四
川盆地之上的主要控制构造(张培震等,2008)。
图1 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布简图
Fig.1 Simplifi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