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册8语调和朗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说话的时候,除了每个音节的声调外,整个句子在语音上还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单个音节的读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全句的意思和说话人的感情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和感情的贯穿全句的抑扬顿挫就是语调。 一、停顿 停顿指的是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有三种情况: 1、句读停顿 :是按句中的标点符号进行的停顿。一般说来,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 2、语法停顿 :它是按句子里的的语法结构关系进行的停顿。如句中主谓之间、定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这种停顿很短促。 3、强调停顿 :是为了突出某个语音或感情,在书面上没有标点的地方所做的停顿,或者在语法停顿处所做的较长的停顿。强调停顿也叫逻辑停顿。 停顿的改变有时会引起结构和意义的改变。 二、重音 重音指的是语句里的某些音节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读得较重的语音现象。重音分词重音和句重音两大类。 1、词重音:多音节词里的重读音节。 词重音是指复音词里读得较重的音节。普通话中,复音词读音轻重的一般规律如下。 双音节词 带有轻声音节的双音节词,按“重轻”格式读;不带轻声音节的,按“中重”格式读。例如: 石头 玻璃 打扫 衣服 事实 许多 地球 流行 三音节词 中间带有轻声的三音节词,按“中轻重”格式读;不带轻声的,按“中中重”格式读。例如: 棉花糖 指甲油 太阳岛 夹心糖 黄蜡油 秦皇岛 四音节词 第二个音节为轻声的四音节词,按“中轻中重”格式读;不带轻声的,按“中重中重”格式读。例如: 黑不溜秋 稀里糊涂 圆咕隆冬 清华大学 光杆司令 据理力争 2、句重音:句子里某些语法成分重读的现象。 语法重音 根据语法结构的要求,句子里有些成分要重读,这种重读叫语法重音。具体如下: ①一般句子的谓语常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今天晴天. 北京的夏天常常刮风。 ②定语和状语常常传达新的信息,常读成语法重音。 下面是定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你们的胜利也就是我们的胜利。 平凡的人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下面是状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天气渐渐地缓和起来了。 ③动词的补语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他的普通话说得很流利 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强调重音(也称为逻辑重音) 为了故意强调意思,而重读某些成分,这叫做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谁在屋里看电视?我在屋里看电视。 你在屋里干什么?我在屋里看电视。 你在屋里看什么?我在屋里看电视。 有时为了强调对比,有关的成分要读成强调重音。例如: 我问的是他 ,没有问你。 这件事我是不知道,不是故意不告诉你。 重音只起强调作用,不改变句子的意义。 三、句调 句调是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 但往往在句尾的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不同的句调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语意。 (一)句调的类型 普通话的句调大体上可以分为平调、升调、曲调和降调四种基本类型。 1.平调 全句的调子比较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只是有时句尾略呈下降的趋势。表示平淡、冷静、叙述等语气常用平调。例如: ①?????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孙犁《荷花淀》) ②?????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曹禺《雷雨》) 2.升调 全句的调子由平升高,句尾明显上扬。表达喜悦、惊异、号召、反问等语气常用升调。例如: ④造反了!↗造反了!↗(鲁迅《阿Q正传》) 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⑥你不怕丢脸?↗(老舍《骆驼祥子》)) 3.曲调 全句的调子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表达含蓄、讽刺、怀疑等语气常用曲调。例如: ⑦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鲁迅《“友邦惊诧”论》) ⑧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⑨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4.降调 全句的调子由平降低,句尾明显下抑。表示申斥、请求、劝阻、感叹等语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