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剖析和的反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安思危,化危为安; “11.22”黄岛事故 分析和反思;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 东黄输油管道于1985年建设,1986年7月投入运行,起自山东省东营市东营首站,止于开发区黄岛油库。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年,设计压力6.27兆帕。管道全长248.5公里,管径711毫米,材料为API5LX-60直缝焊接钢管。管道外壁采用石油沥青布防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1998年10月改由黄岛油库至东营首站反向输送,输油能力1000万吨/年。 2013-11-22星期五12--8℃晴~多云南风3-4级;一、基本情况 1、东黄复线及隐患治理概况 1986年7月,东黄复线于投入运行。 2009年,管道公司开展了东黄复线隐患整治工作。 2010年10月,潍坊处向黄岛开发区规划局提出改线申请。黄岛开发区规划局口头答复无改线路由,故在东黄复线隐患整治项目没有包括黄岛段。 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对管道进行了3次检测。 2、与输油管线交汇的暗渠的建设情况 1995年,地方政府修建入海排洪渠。 1997、2002、2008年,明渠分3次加设盖板。 2006年,秦皇岛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2013年6月,秦皇岛路翻修、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二、事故经过 1、管道泄漏发现过程 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12分,管道储运分公司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发现黄岛出站管道压力下降。 2时20分,潍坊调度安排青岛输油站巡线。 2时23分,黄岛出站压力继续下降,判断为管线漏油,启动管道泄漏应急预案,安排全线停输。 2时25分, 管道全线停输完毕。 2时26分, 青岛输油站巡线工赶往现场,并向黄岛区地方派出所报警。 2时50分, 黄岛丽东化工厂附近有油品溢出。;;2、原油泄漏处置过程 3时40分,青岛输油站站巡线工到达现场。 3时40分,潍坊处救援人员赶往现场抢修。 3时45分,在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附近发现管道泄漏点。 4时08分,现场人员发现胶州湾排水渠出口有油,立即启动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5时左右,黄岛区政府安全、环保、交警等部门有关人员陆续赶到现场。 5时40分,潍坊处抢修队、黄岛油库消防监护、运行人员等30人到达现场,组织进行管线抢修。 7时20分,挖掘机到达现场,开始在漏点附近进行挖掘。;;;现场作业不规范; 部分人员连安全帽都没带; 非防爆机具; 个体防护装备:非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 现场没有看到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设备; 使用手机等非防爆设备; 现场消防监护力量不足,仅有干粉灭火器一个。 ; 现场指挥决定打开与输油管道交叉处的暗渠预制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破碎锤进行打孔破碎。 10时25分,沿着2000米长的市政暗渠,丽东化工门口管道泄漏抢修处、丽东化工承包商工棚、北海花园小区等多处发生爆炸,大量水泥盖板被炸开,暗渠入海口处有浓烟冒出,接着开始起火。 经计算、认定,原油泄漏量约2000吨。;;3、爆炸后的应急救援过程 接到事故报告后,中国石化立即在现场成立指挥部,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紧急调派青岛炼化、青岛石化、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等驻鲁直属企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奔赴现场,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消防灭火、搜救掩护、气体检测、溢油回收等任务。 共调集24台应急消防车辆、142名消防指战员、5支工程抢险队伍近600人参与现场抢险,3艘海上清污船近100人参与海上清理。 为防止剩余可燃气体再次爆炸,引发次生灾害,组织专业检测人员,连续开展现场气体检测,累计检测2021处,发现危险部位14 处,及时提出了安全排险措施并及时组织消除危险。;现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 人、车、装备的混乱。 2、现场应急指挥混乱 各级领导到现场查看; 各级人员畏难、及怕担责任的心理。 3、救援次序和轻重缓急不清 人、环境、次生和衍生事故; 4、后勤保障不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办公、生活和居住环境; 5、基础信息的欠缺 事故现场管线、暗涵、原油的基础数据等等。;三、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文档评论(0)

189****1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