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江南东道地区的人口研究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江南东道地区的人口研究论文   本文所称的“江南东道”,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省南部、浙江、福建两省全境。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州、县二级制,以州辖县,州长官直接受命于中央。“道”只是监察区域,并非是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据《旧唐书.地理志》载:“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但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全国被分为十五道,江南道析为江南东、江南西及黔中三道。本文的“江南东道”辖境十分辽阔,其前身是唐初十道之一江南道的一部分,开元二十一年将江南道析为江南东道、西道、黔中道,江南东道辖润、常、苏、湖、杭、睦、越、明、忂、处、婺、温、台、歙、福、建、泉、汀、漳19州。   唐前期该区域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平均的,从《旧唐书》(中华书局),卷四十,和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至二六,、、所列可知:在贞观十三年时,江南东道地区中杭、润、常、湖、婺五州每公里人口数超过10人,其他州,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建州,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仅为,除此之外,台、处、苏三州人口密度也不高,分别为每平方公里、、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初,位于太湖流域的几州,人口明显较多,密度高,例外的是苏州,尽管位于富庶的太湖流域,人口密度仍然很低,这与沿海与山区地区开发程度低是有关的,这从台、处、建三州的人口密度之低就可知,故说江南东道地区人口分布是不平均的,差异还较大。   天宝十二载时,人口分布发生变化,该区各州人口密度都大跨度的提高,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超过50人的有六州,分别为润、常、湖、杭、婺、越州。其他几州(福建几州除外),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处州,人口密度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贞观时苏州人口密度为人,而在天宝时期则涨到人,增长率高达1,062%,同时贞观时人口密度较低的台州、处州,在天宝十二载时,人口密度都上涨为、人,增长率为1,278%、314%,这么高的增长率都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沿海地区的开发加速,也表明江南东道地区人口增长相当快,人口分布也发生了变化,从人口聚集在太湖流域,也开始向沿海与山区迁移。综上所述,唐初期江南东道地区,太湖流域人口分布最密集,浙西诸州人口密度较浙东诸州高,而福建五州则发展较慢。但这里的福建五州发展较慢是相对的,因为从横向(福建各州)看来,今福建境内的五州成长似乎不是很惊人,但从纵向看(五州总和),我们可以看到五州的成长并不比其它地区逊色。在唐初,今福建境内隋建安郡旧境,只有一个建州,旧属岭南道,户数只有15,336,其它四州(福、泉、漳、汀州)分别是在高宗武后玄宗时期先后设置的。开元时,五州的户数达108,991,与唐初的1万多相比,增长6倍多,因此唐时今福建境内五州户数的发展速度并不比江南东道其它州慢。   从上文可知,唐前期江南东道人口户数的增长是惊人的,而且也表明,唐前期较荒芜的沿海地区,人口开始聚集,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该区域户数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该区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早期江南东道经济并不发达,是个地广人稀、草莽丛生的地方。但经过六朝开发以后,江南经济开始迅速发展,高速发展的经济一方面吸引了大批的人来此定居,另一方面则降低了江南东道本地的人向外迁移。当然,北人南迁也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的原因,但这个因素在唐前期占的分量还不是太重。   其次,唐朝一整套严密的籍帐制度为该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保证。由于以前江南地区户籍的管理没有北方严密,再加上江南地方大族隐瞒人口,所以直到隋代,该地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户口不实”问题。唐贞观十四年推行户籍、计帐等一整套严密的籍帐制度,使得江南东道地区长期存在的“户口不实”问题得以扼制。   最后,安定的环境是江南东道地区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安定的环境与人口的增长二者是一致的。自秦汉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的“密集地”,但这一情况却在隋未唐初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一时期由于相当频繁地战乱,户口大减。根据《隋书.地理志》载,隋大业五年,关内道户数为895,605,但在贞观十三年户数却直接降为397,950;河南道大业五年户数为2,791,832,贞观十三年为310,434;河北道大业五年户数为2,143,174,贞观十三年为339,445,河东道大业五年户数为867,342,贞观十三年为264,182,可见这一地区在唐初户口大减,而且幅度相当大,这时候江南道的户数不减反增的情况就相当引人注目,隋大业五年,江南道户数为304,248,但在贞观十三年却为388,600,江南道户数的增长与这个地区相对安定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天宝十四载,胡人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叛军一度攻陷洛阳、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北人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天宝时全国总户数为8973634,江南东道户数为1139108,江南

文档评论(0)

小燕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燕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