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及纯化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
基本原理
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
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即用接种环
将菌种接至平板培养基上,或用移液管、滴管将一定体积的
菌液移至平板培养基上,然后培养。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
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
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
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土壤由于具备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空气和水
分,是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
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和方法从土壤中
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材料
培养基: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N)、高
氏一号培养基(G1 )、虎红琼脂培养基
(M)。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菌试管,
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天
平,记号笔等
试剂:0.01g/ml链霉素溶液,10%苯酚溶
液
实验内容
分离真菌:稀释混合平板法、虎红琼脂
培养基
分离放线菌:稀释涂布平板法、高氏一
号培养基
分离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法、营养琼脂
操作步骤
采样:
选取校园内或校园附近地点,用无菌药匙,
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
样约30g,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瓶内并盖好。编
号并记录地点、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
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
制备土壤稀释液:
1. 称取土壤5g,放入带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
加45mL无菌水,振荡2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
壤悬液。
2.另取无菌试管4支,各加9mL无菌水。取已稀释
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0.5min,用无菌吸
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一无菌水试管中,振摇均
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
3.同法稀释至10-3 -10-5土壤稀释液。
稀释过程应与后面的涂布法或混匀法结合进行。
注意无菌操作。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
(建议稀释到10 即可)
无菌操作
稀释混合平板法分离真菌
1.取三只无菌培养皿,在皿底用记号笔写上稀释度、组别
。
2.用无菌吸管吸取10-5、10-4及10-3土壤稀释液1ml,
分别加在三只无菌培养皿中。
3.在已熔化并在水浴锅中保温500C左右的虎红琼脂(M
)中加入硫酸链霉素溶液使其终浓度为30 μg/ml,分
别倒入上述培养皿中使之铺满皿底,轻轻转动培养皿,
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待
凝。
4.凝固后,倒置于28~300C恒温培养5~7d。
5.观察分离出的真菌菌落形态。
稀释混合平板法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倒平板的无菌操作
将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
以手背能忍受的温度为准) ,在酒精灯火焰
旁,右手掌心握住三角瓶的底部,左手拿平
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
、无名指夹住拔出,灼烧瓶口。用左手的大
拇子将皿盖掀开一缝,至瓶口刚好伸入,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