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骑楼是近现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广州等岭南地区,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两旁,建筑临街面的底层用柱子架空,底层的墙面部分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如今骑楼已成为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岭南建筑文化的瑰宝——骑楼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楼 英国约 克郡霍德华 城堡 该城堡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府邸之一。霍华德家族已经在这座美丽的城堡中居住了300多年。 骑楼,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物一楼建成行人走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走廊上方则为二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曾一度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广州骑楼多在1920年后形成,是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半岛传入,主要是在广东民居竹筒屋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外廊式样的模仿而成,在其身上正好体现了近代广州对西方异质文化开放融通的地域品格。 ” 通常一楼当商铺,二楼以上住人,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据介绍,骑楼建筑于近代由欧洲传至世界各地,中国早期的骑楼出现在广州。建筑师把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相结合,设计出适应广州繁华商业生活及炎热多雨气候环境的骑楼建筑。 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骑楼在广州大行其道,并很快传到闽南、海南等地区,成为岭南地区商业街市的一种特有建筑形式。近年来,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关注,广州、海口、梧州、中山等地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将骑楼比较集中的街区划定为骑楼商业街,对各种骑楼建筑的保护、改造和新建提出了明确规定。 昔日繁华的高第街 落日下的西关骑楼 广州骑楼的 前世今生 据了解,“骑楼”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上是在1912年颁布的《广东省警察厅现行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则》第14条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铺屋,均应在自置私地内留宽八(英)尺建造有脚骑楼,以利交通。”文中的“铺屋”即是昔日铺廊之意,而“有脚骑楼”则十分形象地说出了骑楼的样子。 1912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进行“都市化”建设,由孙科主持修建骑楼街,骑楼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规模铺开的。而“骑楼”这一名称,也是那时开始确定的,并被后人称为广东街,成为广州的文化标签。 骑楼,广州人对它再也熟悉不过了。旧时在骑楼底,孩子们弹棋、拍公仔纸、跳橡筋,成人饮茶乘凉、开铺做生意。过去广州没有高架桥,刮风下雨,人们都站在骑楼下避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广州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基本维持旧有格局,商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骑楼建设大大减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广州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交通量大大增加,老城区面临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一时期一些原有骑楼街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被拆除旧骑楼,建设新骑楼,从而形成了新老骑楼交错并列的景象,如万福路、大南路、龙津路、长堤大马路等。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广州骑楼开始遭到拆迁的厄运。至九十年代末期,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关注,保护广州骑楼的呼声开始响起。 如今,广州市区内现存的骑楼街总计有36条,长度达20多公里,集中分布在老街区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将广州市现存骑楼划分为三大片区:以人民南—长堤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骑楼风貌区”;以第十甫路—上下九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西片骑楼街区”;以北京路—中山路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东片骑楼街区”。 人民南路 中山六路 广州骑楼的 前世今生 第十甫路 广州恩宁路 广州骑楼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然地理气候,其次在于通商口岸的背景,再次是来源于城市改造运动。 广州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春无沙尘,沿街店铺不需如北方做封闭式门面处理。而当骑楼人行道贯穿商业区时,其优点显而易见:春夏多雨季节,骑楼是行人的雨伞,夏秋阳光酷烈时,又有遮荫的功能,台风猛烈之时,骑楼又可以使行人免受搂层落物的伤害。骑楼对行人的这种全方位的呵护,使其深受粤人喜爱,可以想象,炎炎烈日或者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下躲在骑楼的阴影里尽情闲逛购物,是一种怎样惬意的建筑景观与生活景观。 骑楼的优点 骑楼可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进行销售管理.pptx VIP
- 影像艺术概述1课件.ppt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有机硅公司星火科创研发中试车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VIP
- GJB 438C-2021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高清,带章).docx VIP
-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建筑施工专业大纲、计划.doc VIP
- 短短芽孢杆菌JK2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抑菌作用及其小区防效.PDF VIP
- 明代文学现象研究:宗藩幕府与主流文坛的交锋.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等静压石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