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孝文帝改革(中国通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孝文帝改革 西晋末年,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西晋朝廷最终被迫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中原大地上则上演了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一幕,十多个民族政权陆续登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这段纷扰的岁月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一只来自草原的部落出现,纷争局面才宣告结束,北方建立了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稳固政权,史称北魏。建立北魏的这只部落,就是来自草原的拓跋鲜卑,当粗犷豪放的草原游牧文明,遭遇崇尚礼仪的中原农耕文明,自然产生了激烈而痛苦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激荡,拓跋鲜卑终于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但这条民族融合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这是北魏时期的依仗队,他们经常出现在国家庆典和祭祀场合,就在北魏建国后不久,仪仗队为开国皇帝拓跋珪迎来了一位他仰慕已久的贵妃,这位新贵妃是他母亲的妹妹,贺兰氏,也就是他的姨妈。其实,皇室中迎娶自己亲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在当时汉人看来简直是乱伦之事,拓跋鲜卑之所以会有那样的风俗,就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段相对落后。尽管此时,他们已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国家,并且把都城从草原迁到了平城,建国初期,无论是鲜卑贵族还是平民,近亲结婚的事情不足为怪,这样的婚俗习惯在鲜卑已经延续了近千年。 梁满仓:当时他们还是处于很原始的时候,只知其父不知其母,那种习惯,就是当时很早的时候,进入中原之后,依然有这些习俗的残余,你比如中原汉族,他是讲究同姓不婚,就是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 显然,这支来自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一时间还无法迅速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对于刚刚进入中原的北魏统治者来说,既要巩固政权,又要长居此地,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初入中原,拓跋鲜卑成功地实施了一国两制,胡汉分治,这个始创于十六国时期的治国手段,也成功缓解了鲜卑与汉族的矛盾,使这个新兴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站住了脚,同时朝廷也开始任用汉族官员,北魏形成了鲜卑贵族和汉族共同执政的政权。中原大地上,胡汉杂居的区域不断扩展,仅当时的都城平城地区,在建国短短50年内就有100多万人汉人迁入,胡风汉俗,相互杂糅,成为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现象。 楼劲:从整个北魏统治集团跟华夏文化,跟汉族汉人的这种关系的这个走向来看,应该是从一开始的极端尖锐到慢慢缓和,这样的一个发展,中间有波折有起落,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你一开始为什么这么尖锐呀,那你直接就把我们占领了,人都有反侵略,反压迫,对吧。这种,那当然是非常尖锐。 北魏的胡风汉俗要求国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矛盾的天平上,时刻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拓跋珪死后,天平开始向民族矛盾方面倾斜,作为征服者,拓跋部将烧杀抢掠之风也带进了中原。建国后,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和欺压屡见不鲜,这也是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法段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内,先后达八十多次。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彻底扭转这一政治局面,公元423年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年仅十七岁的拓跋焘即位,进一步解决胡汉矛盾,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拓跋焘即位后的第三年,一个宏伟的建筑在平城的东城外悄然兴建,这个建筑,既不是拓跋焘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也不是为某位宠妃修建的殿堂。而这次修建的目的是为了供奉一位汉人,他就是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此后,拓跋焘经常来此祭拜,他还规定在此建立太学,求鲜卑和汉族贵族的子女必须在此学习儒家经典。拓跋焘希望借助儒家学说,为治国安邦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楼劲:在北魏统治集团当中,是有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前面的话已经开始祭孔,已经承认了,就是说北魏从开国道武帝开国之际开始,设立五经博士,设立太学来进行教学,就已经确立了儒学在国家政治当中的地位,应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 儒家学术只能解决治国思想问题,北魏王朝还需要大批熟悉中原文化的汉臣,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只是分子,他聘请了数百名汉族知识分子,虽然为鲜卑贵族,还时时纵马关外,围场狩猎,但中原地区已经普遍大兴农业,开始屯田垦荒,经济上有了迅猛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北魏王朝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不断增强,拓跋焘指挥北魏铁骑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纷扰喧哗达一百二十余年的北方重归统一。然而,封建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拓跋焘的汉化倾向引起了鲜卑贵族元老的不安,汉族大臣权力的扩张,也造成了他们的疑惧,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争日益激烈,最终酿成了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 编修国史是汉文化由来已久的传统,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后,以中原文化正统自居,自然希望用国史的形式,记录自己辉煌的过程。鲜卑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用文字记录北魏国史,必然要任命即了解鲜卑历史,又效命与朝廷的汉族士人,出身汉族的第一高门,文韬武略的三朝元老崔浩成为了纂修国史的最佳人选。公元439年,崔浩奉命编修《北魏》国书,自古以来汉族史家,就有秉笔直书的良史传统,崔浩历经十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