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立克次体.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LISA:此法敏感,特异性高,快速、经济,并可检测IgM和IgG抗体,为目前诊断的可靠方法。检测分子量190kDa的P1蛋白,3h可完成试验,特异性高,敏感性为10 4CFU/μl标本。 防治原则 大环内酯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四、防治原则 二 解脲脲原体 溶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 人型支原体 M. Nominis 生殖器支原体 M.genitalium 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 解脲脲原体 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粘膜,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也能引起盆腔等部位的感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出现早产和死胎。也能引起妇女不孕不育症。 常与衣原体、淋球菌合并感染 1.寄居泌尿生殖道, 2.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3.致病机制 -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膜损伤;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如NH3,对宿主细胞有急性毒性作用; -磷脂酶损伤宿主的细胞膜。 解脲脲原体 2.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上行感染,可引起前列腺炎或附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并可导致流产。因为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对精子可造成免疫损伤而致不育。 常与衣原体、淋球菌合并感染 引起男性不孕的原因: ① Uu吸附于精子表面,使其运动受阻, 并蔽盖了精子识别卵细胞的部位 ② Uu产生神经氨酸样物质,干扰精子与 卵细胞结合。 ③ Uu与精子膜有共同抗原,从而产生抗 精子抗体 病原体检测 接种液体培养基,分解尿素产碱,酚红指示剂由橘黄色变为红色;培养24~48h,用低倍镜观察菌落,进一步鉴定需用特异抗血清做GIT与MIT。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核酸检测 PCR检测: 检测尿素酶基因、多带抗原(MB-Ag)基因和16S rRNA基因。此法快速、特异,适宜于大批量标本检测。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生殖支原体 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人型支原体 能引起渗出性咽炎及尿道炎,也与卵 巢脓肿、产褥热等有关。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支原体(mycoplasma) 2、简述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及其致病性。 3、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比较 第20章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概念 :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以引起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斑点热等传染病。 1906年首次被发现,第一个被发现的立克次体病是斑疹伤寒。为了纪念因研究斑疹伤寒被感染而牺牲的年仅39岁的医师,将这类微生物统称为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球杆状或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 寄生在吸血性节肢动物体内,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第一节 概 述 一、生物学性状 大小: (0.3μm-0.6μm)×(0.8μm -2.0μm) 形态: 类似球杆菌,多形性 (球形、哑铃形、长杆状或丝状等) 染色: Giemsa染色法: 紫色或蓝色 马氏染色法(Macchiavello stain): 红色 排列: 散在于细胞浆中、核旁成堆 (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胞浆或核内) 培养: 专性细胞内(活细胞内)寄生 培养方法: 鸡胚卵黄囊内接种,组织细胞培养 动物接种 抗原构造: 群特异性抗原,种特异性外膜抗原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 OX19、OX2、OXk )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原。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定量非特异凝集反应(交叉凝集反应),以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协助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滴度超过1:160有意义. 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 抗体 抗体 交叉反应 外裴氏反应示意图 抵抗力: 热、消毒剂: 较弱(56℃,数分钟,0.5%石碳酸、 0.5%来苏,75%酒精中数分钟) 抗生素: 敏 感:氯霉素和四环素 不敏感:磺胺类,磺胺药刺激生长 低温、干燥: 较强(-20℃或冷冻干燥半年以上)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媒介:吸血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 致病物质:脂多糖(发热、微循环障碍、DIC、休克 磷脂酶A(溶解宿主细胞膜或吞噬体膜) 微荚膜(粘附、抗吞噬) 致病过程 体虱 鼠蚤 人体 局部淋巴结及小血管内皮细胞 恙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