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吸收法.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吸收法.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Ultraviolet absorption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2 5 干扰和消除2 6 试剂和材料2 7 仪器和设备2 8 样品3 9 分析步骤3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4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6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7 13 注意事项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监测前后仪器性能审核结果表8 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 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秦皇岛市环境监 控中心、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滨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贵阳市环境监测中 心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 □□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 □□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氧化氮的方法检出限为2 mg/m3 (以NO2 计),测定下限为8 mg/m3 (以NO2 计); 3 3 二氧化氮的方法检出限为2 mg/m ,测定下限为8 mg/m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 、NO 、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2 X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 便携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紫外吸收法测量仪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 指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NO )和二氧化氮(NO )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2 3.2 校准量程 calibration span 校准所用标准气体的浓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