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再淹没对细颗粒床沙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pdf

干燥再淹没对细颗粒床沙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 利 学 报 2017年12月 SHUILI XUEBAO 第48卷 第12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17)12-1482-08 干燥再淹没对细颗粒床沙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青霞,唐洪武,袁赛瑜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河流水位变动会使部分床沙经历干燥再淹没,改变床沙吸附特性。本文选取淮河中游细颗粒床沙(<31μm), 通过对比原始湿沙和风干沙的粒径和不同振荡强度下的磷吸附特性,探究考虑水动力条件下干燥再淹没对细颗粒 床沙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沙干燥后吸附能力下降,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增大,易成为磷释放源。 湿沙在干燥过程中会黏聚形成微团聚体,再淹没后起悬条件发生改变。随着水动力强度的增大,微团聚体会发生 分散,使水沙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干湿泥沙不同动力条件下吸附特征差异显著。水动力强度和初始磷溶液浓度越 低,干湿泥沙吸附特征差异越显著。水位变动改变了床沙对磷的吸附特征,是评估床沙对水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 因素。 关键词:干燥再淹没;微团聚体;磷吸附;振荡强度 中图分类号:TV149.1;X52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3/ki.slxb 1 研究背景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使用加剧,河流水位变动的频率和空间范围增大。河流的水位变动会 导致部分床沙经历干湿交替,改变作为水体污染物重要汇/源——泥沙的吸附特性,从而影响河流生 [1-2] [3-4] 态环境 ,因而水位变动对河流泥沙吸附特性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泥沙经历干湿交替的情况主要分两种:(1)由自然气候变化产生的水位变动,引起部分河床经历 干燥再淹没,尤其是旱涝等极端气候条件;(2)由于水库的建成所产生的大面积土地淹没,以及由水 库运行方式所产生的大面积消落带泥沙所经历的干湿交替。前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浅水湖泊和湿地 [5-8] [9-12] 沉积物 ;后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水库,比如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 。研究结果表明, 干湿交替产生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河床泥沙释放氮磷等污染物风险增大,更易成为氮磷释放“源”。例 如,底泥在落干过程中,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零净吸附磷浓度(EPC )增大;再淹没后,磷释放量 0 显著增大,加剧了底泥磷释放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泥沙暴露在空气中会引起颗粒表面的氧化、金属 [3,13] 氧化物的熟化(尤其是铁)、有机磷的矿化和微生物数量的减少,进而降低泥沙对磷的亲和性 ;干 [12] 燥再淹没后床沙对磷的释放动力主要来自于经过氧化还原转换后铁结合态磷的释放 。 国内外关于干湿交替对泥沙吸附特性影响的研究缺少对细颗粒泥沙(≤30 μm)的关注。细颗粒泥 [14] [15-18] 沙污染物吸附能力明显大于粗粒径泥沙 ,在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落干 过程中,由于黏细泥沙颗粒表面腐殖质和矿质胶体含量较高,会使泥沙颗粒发生黏结团聚,再淹没 [19] 后则以微团聚体的形式赋存在河床中 。微团聚体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