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重点知识.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 、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 、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 、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 、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 、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 “明堂三人图 ” 7 、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 、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 361 个穴位。 1、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 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 经脉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 络, 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3、主客原络配穴法 :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 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4 、骨度分寸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 位的方法。 5、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6、奇经八脉 :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7、原穴 : “原 ”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 有一个原穴。 8、循经取穴 :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 来治疗。 9、得气 :亦称针感、气至。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 获得 “经气 ”的感应。 10、十四经 :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 “经穴 ”。 11、前后配穴法 :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前后穴配合使用。 12、交会穴 :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13、十二经别 :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有离入出合。 14、腧穴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和 “俞 ”“输 ”义通,有转输的含义; “穴 ”是如隙的含义。 15、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 1 寸。 16、九针:形状各异,各有其不同用处的 9 种针具。如长针、大头针。 17、雀啄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 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18、回旋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 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19、温和灸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 2~3cm 处进行熏烤,使 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 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20、辨证归经:以临床征候表现为主要依据的归经形式。 21、五腧穴 :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腧、经、合穴的总称,简称五腧。 22、阿是穴 :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 名的一类腧穴。又称 “不定穴 ”“天应穴 ”。 23、四海 :把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脑为髓之海在头部,胃为水谷之 海在上腹部,冲为十二经之海在下腹部,膻中为气海在胸部。 24、押手 :临床一般以右手持针操作,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 25、热则疾之: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针刺用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不留针。 26、针罐 :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 5~10min,待皮肤红润,充血或淤 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作用。 28、正经:十二经脉,他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 少(内踝上 8 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 8 寸以上) 2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