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卷第 # 期 生 态 学 报 /012 ! ,.02 #
!$$ 年# 月 %’% ()*)+,% -,.,% 3452 ,!$$
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 #, # # # #
!
朱海霞 ,陈林海 ,张大伟 ,赵现方 ,杨天佑 ,陈洪卫 ,
# # # !
闫亚娟 ,汪杏莉 ,秦广雍 ,李宗义
(#2 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郑州X 9=$$=! ;! 2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X 9=7$$! )
摘要: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
入。传统培养方法只能检测到活性污泥中#Y #=Y 的微生物。随着一系列基于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活性污泥
中菌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被人们认识,大量依靠传统检测方法未能发现却在活性污泥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
渐被发现。许多模拟活性污泥菌群生存环境条件的现代培养技术开始发展,且已成功培养了一部分传统培养方法不能培养的
细菌类群,这为研究基于免培养方法发现的大量新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理特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也无疑将把人们对活性污
泥菌群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层次2 主要介绍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的一系列方法,从传统培养方法到基于免培养的现代分子
生物学技术,再到现代培养技术,着重论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活性污泥;菌群;
#;- GZ.% ;SZ[++( ;SZ--S ;\,-V ;\T
文章编号:#$$$$677 (!$$ )$ #$7#9 $6X 中图分类号:]67X 文献标识码:%
5)-)6/*)$’ ($ 2)7)2,3 *)’3%7 8 ,’(-’)% 76#%1) 9,’)2(6 ,**#$(’4
# #, # # # # #
UBC V4@D@4 ,BH5 *@5B4@ !,UB45L [4OH@ ,UB40 ^@45P45L ,_45L ’@45Q0C ,BH5 V05LOH@ ,_45 _4NC45 ,
‘45L ^@5L1@# ,]@5 +C45LQ05L# ,*@ U05LQ@!
# !#$# %’()#*)$+ ,- .$/ ’0 1’# 2$3 2)’4#5)#)#5 ,67#587’9 :#)(;)- ,67#587’9 9=$$=! ,=7)#$
! =’++5 ’0 .)0 *)#*; ,!#$# ?’3$+ :#)(;)- ,@)#A)$#5 9=7$$! ,=7)#$
!#$ %’()$ *)+)$ ,:;; ,: (= ):;=? @ ;::,
.97’2,’ :%FM@W4MHK I1CKLH @I MBH aHQ PC5FM@0541 H1H?H5M 0P R@010L@F41 O4IMHO4MHG MGH4M?H5M J145MI OB@FB H?J10Q 45
4FM@W4MHK I1CKLH JG0FHII2 ’B@I GHW@HO H5B45FHI 0CG a50O1HKLH 4R0CM 4FM@W4MHK I1CKL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