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卷 第1期 社会学评论 Vol.6 No.1,Jan.2018
2018年1月 SociologicalReviewofChina
网络人口学:中国需要与现实议题
谢俊贵
内容提要:网络人口学是一门以网络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学原理与方法,集中研究网络人口发
展,网络人口与网络社会、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等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数量关系以及
合理应用的科学。面对网络人口规模超大如何管理、网络人口丰富资源如何开发、网络人口网空迁移如何
安置、网络人口发展路径如何选择、网络人口素质提升如何进行等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论题,当代中国必然
需要网络人口学。加强网络人口学的建构是网络社会的一项学术重任。网络人口学依靠自身的基础理论、
研究方法、专题研究和咨询研究,实际上能够满足当代中国对网络人口学的需要。根据当前中国网络发展
的国情和对网络人口学的希望,网络人口学的重大现实议题有:中国网络人口发展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中
国农村网络人口发展与网络扶贫研究、中国网络人口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中国网络人口网空迁移与
就业安置研究、中国网络人口素质提升与教育引导研究、中国网络人口科学管理与合理规范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人口;网络人口学;国家需要;现实议题
一、引 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不仅导出了互联网研究的许多技术科学,而且导出了互联网研
究的多门社会科学。在技术学科中,有网络技术学、网络工程学、网络空间安全学、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
在社会科学中,则有网络社会学、网络人类学、网络经济学、网络政治学、网络文化学、网络心理学、网络行
为学、网络传播学、网络教育学等。单从社会学科领域来讲,目前已开始形成一个互联网社会学科的“大家
庭”,并且还在不断地繁衍、培育或接纳新的成员,以使社会学科这一“大家庭”变成更大的“网氏家族”,形
成更大的“网学门第”。网络人口学即这样一个学科,虽然它才露尖角,但已跃跃欲试,是有待接纳或正待
培育的一个“网氏家族”成员。按照网络社会构成要素的观点,网络社会不仅要有网络空间或网络平台,而
且要有网络人口或网民(谢俊贵,2010)。根据当前网络人口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网络人口学成为
“网氏家族”重要一员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所谓网络人口学(Cyber-Demography)也称为互联网人口学,是一门以网络人口或互联网人口(俗称
“网民”)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学原理与方法,集中研究网络人口发展,网络人口与网络社会、网络政治、网
作者简介:谢俊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虚拟社会治理与社会协同问题研究”(2014ASH011);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国家级重大培
育项目“网络虚拟社会协同治理体系研究”(2014GWXM013)。
- 21 -
网络人口学:中国需要与现实议题
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等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数量关系以及现实应用的科学。网络人口学是在互
联网推向社会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网络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诸多网络人口议题的浮现而逐步受到关注的
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外对于网络人口学这门学科也已做了初步的探讨,尤其对网络人口(网民)进行了多
角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网络人口学这门新学科的大致轮廓,显露出渐次明晰的
研究范域,取得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梳理与网络人口学研究有关的一些比较重要
的研究成果,对于讨论网络人口学、建设网络人口学,并将网络人口学积极引向“网学门第”,推向应用领
域,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国外,网络人口学研究受到非常重视。2000年12月,美国便发布了以《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DigitalFuture)为题的美国互联网年度调查报告(卜卫、郭良,2005),其中对网络人口(互联网用户)进
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另外,美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