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诗词赏析.docxVIP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诗词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下面是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宋代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   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译文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   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   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   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   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   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   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   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注释   袅袅微风吹拂。   团扇圆形的扇子。   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茂陵词指汉武帝的《秋风辞》。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刘彻。   甚真。   风流文采美,韵味浓。   解拟能比拟。   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眇眇远望貌。   愁余使我愁苦。   书报来信说。   因循拖延,延误。   蓴ú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太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   鉴赏   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袅袅兮秋风句。   山河举目虽异二句,是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   东晋时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饮宴,周侯中坐而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   皆相视流泪。   作者登秋风亭时与东晋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风景依旧,山河破碎,西风苍凉,因而无限感慨。   以下功成者去二句也连用典。   《战国策·秦策》蔡泽谓应侯日‘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团扇句出自《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二句作者借以对宋廷排挤抗金爱国将领的作法表示不满。   接下去作者看到,秋风中夕阳西下,可是当年大禹治水的遗迹已茫茫不见,无处寻觅了。   据《史记·夏本纪》载,舜、禹时,洪水滔天,大禹与众决九川而致四海,天下为治,大禹即帝位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崩,至今绍兴会稽山有禹陵、禹庙。   明末陈子龙曾有诗句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   《钱塘东望有感》思念大禹的功迹,哀叹明之将亡。   辛弃疾言外之意也是追忆大禹拯救陆沉的勋业,慨叹南宋无英雄人物能力挽狂澜。   下片依然在怀古,又提及历一位英雄君主。   汉武帝巡行河东时作有《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辛弃疾在秋风亭上联想《秋风辞》,不仅只是节令上的偶合。   他借以缅怀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强盛帝国所作的杰出功绩。   这三句表面是说,汉武帝传颂千古的风流辞章,足可以与司马相如的辞赋媲美。   这里似是赞扬汉武的文采,实是歌颂他的武略,暗指宋廷的懦弱无能。   以下亦用《九歌》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嫡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用此怅望江南半壁河山,缅怀大禹、汉武帝,情绪依然十分愤慨。   以下句意一转,说朋友们来信劝告我,不要留恋官场而忘记归隐。   莼鲈用东晋张翰因秋风起思归故乡的典故,这里以友人来信的口气说出,还是弃官退隐吧。   这是作者回顾历史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结尾却并不回答朋友,只是说谁曾想到在这清凉的秋夜,我正挑灯攻读太史公书。   《史记》其中一系列爱国英雄的纪传,如廉颇、李广等,效命疆场、威震敌胆且晚年倍受压抑,悲愤壮烈,曾深深激动辛弃疾夜读之心。   这时辛弃疾64岁,其老骥伏枥之志不衰。   词中运用典故描绘秋天景象,并表现了怀念北方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悲凉情绪。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诗词赏析】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