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序;《兰亭集序》(神龙本);;王羲之像;
;《兰亭集序》(局部);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姨母帖;《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袒腹东床;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王羲之以书换鹅图;《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背景介绍 ;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体知识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流觞亭;“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重檐翘角。; 御碑正面刻着清康熙帝临摹所书《兰亭集序》。;“御碑亭”的精雕石狮;荷叶青蛙跳池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兰亭风景;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活动: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为文动机:当时与会者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并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吴道子《萧翼赚兰亭图卷》;‖生词注音;‖课文研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流觞曲水;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集会盛况;人贤;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生死”是有根本差别的,“彭殇”也不能等量齐观。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友好相聚,感受到人生乐趣,但“盛事不常”,生命有限,不胜感慨!由此想到古人的话,“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对生与死的问题发表对庄子生死观的看法,对“一死生”“齐彭殇”观点开展了批判,认为是“虚诞”和“妄作”(即面对事物枯荣盛衰的无可奈何。;《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汇。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肝,当奈何奈何!”面对亲人的生死诀别,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