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总结.docVIP

课内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六)《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十、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的知识点汇总 选自:《东坡志林》 体裁:游记 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三苏、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段意:《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记叙) 第二层写景,用比喻的手法,写作者对承天寺庭院中月色与竹柏的感觉。(描写) 第三层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抒情、议论) 中心: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试题汇总: 1.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心:本文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遂至 / 承天寺 / 寻张怀民 3.你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中品读出了什么? 品读出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5赏析:“庭

文档评论(0)

燕虞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