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根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九期 29
不動產產權之限制與經濟發展
(上)
黃 茂 榮*
【目 次】
C在私部門以所有權為中心與土地增值
一前言
二台灣的規定 D小結
A對於不動產產權的限制及其態樣 三大陸的規定:
Ⅰ基於相鄰關係 A對於土地及定著物的權利
Ⅱ基於共有 Ⅰ地上權或 BOT 機制
Ⅲ基於基地租賃 Ⅱ產權的安定與發展的永續
Ⅳ基於耕地租賃 B徵用或徵收的補償
Ⅴ基於徵用、徵收 C在私部門以使用權為中心與土地增值
B徵用或徵收的補償 四不動產產權的限制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 前 言
不動產所構成之空間為一切經濟活動之所需,所以土地傳統上與勞力、資金
及技術被列為生產四要素。營建業也有火車頭產業的美譽。是故,當其供需發生
問題或價格有暴起暴落的情形,對於經濟馬上會造成重大衝擊:暴起則恐其形成
泡沫經濟,暴落則恐其在泡沫破滅後帶來蕭條。即使如此,不動產產業之供需終
究屬於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原則上仍應經由市場,以經濟的方法解決。只有在
市場失效的情形,始得經由經濟管制維持其交易秩序,回復其市場機能。市場有
無失效的認定,應從市場失效之症候判斷之:供需失調、價格偏離。鑑於不動產
產業並非技術之高新產業,所以本來不當有短期之價格的暴起暴落。其所以會有
價格之暴起暴落,原因在於土地之稀有性及區位之獨特性造成不動產之供需失
調。不動產市場之管制必須針對該特性研擬適當的對策。其可能之財政工具為:
稅捐與規費的課徵;經濟工具為:土地或建築物之面積及租金管制。利用稅捐與
的課徵可以去除非屬於地主之貢獻的漲價所得。
* 司法院大法官、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
30 不動產產權之限制與經濟發展(上)
稱不動產者,謂土地及其定著物(民法第六十六條) 。關於不動產主要規定
在民法物權編及土地法規。當承認不動產之私有,為界定其產權之範圍即有其限
制的問題。
關於所有權之權利範圍及其限制,民法第七百六十五條一般規定:「所有人
於法令限制之範圍內,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排除他人之干涉。」
該條宣示,所有權不是絕對,而是受有法令限制的。其權利內容含:使用、收益、
處分所有權之標的。使用、收益的權利概稱為用益權1 ;處分所涉法律行為有讓與
及設定擔保物權2 。第三人自所有人取得對於物之用益權後,對於該物在法令限制
範圍內,依約同樣可能有使用、收益、處分之權。
上述權利所受之法令限制主要表現在相鄰關係、共有 、基地或耕地租賃、以
及徵用、徵收。其規範依據逐步從民法物權編向及土地法規,亦即從私法向公法
發展。其向公法發展的制度需要來自於:準備引用公權力對於土地的所有或用益
關係施以經濟管制。其表現為:關於土地權利之享有,就權利能力利用積極要件
3
(例如自耕農或自耕能力之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