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04咨询实务实施手册.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 目的 用来规范和指导公司所有消防设备、消防器材的配置、使用、更新等行为:确保公司的消防设备器材始终处在最佳备用状态。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消防设备、消防器材的管理。 定义 3.1消防栓:与城市自来水道相通的自来水高压阀门,当需要扑灭较大面积火灾时,可打开阀门,即有高压水龙喷出。 3.2消防带:与消防栓相连的水带,在备用状态时,以缠卷状置于消防栓箱内。 3.3消防报警器:安置在消防栓箱内的一种报警装置,当火警发生时,按指示将该装置表面玻璃击碎报警,该装置会自动增加水压,并发生报警声。 职责 各车间、办公室负责各自区域消防设备的日常点检及维护工作; 行政部负责公司所有消防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工作; 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每月对公司所有消防设备进行监督检查。 程序 5.1各车间、办公室每两月对所属区域的消防设备进行一次点检,将检查结果填入《消防设备点检单》,并在25日之前交行政部存档。 5.2行政部应及时审核点检表,对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记录在《消防设备维修单》中。 5.3消防设备应由受过培训专人管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行政部或公司安委会反馈。由行政部负责维修或更换。 5.4公司安委会通过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监督消防设备的管理情况,如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反馈行政部。 5.5消防设备应放置在指定位置,便于取得,并保持设备整洁,始终处于可立刻使用状态。 5.6应根据周围环境配置不同的消防器材。 5.6.1不同类型灭火器适用环境: 干粉灭火器:利用CO2或氮气干粉抢救石油产品、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5.6.2公司消防设备器材配置情况见公司消防平面图。 5.7已不能使用的消防器材应及时撤换,并做报废处理。 5.8每次使用完的灭火器,应及时到指定地点补充灭火剂。 5.9消防器材附近严禁堆放其他物品,以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5.10紧急出口处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并保证至少有1.2米宽的紧急通道。 5.11消防带不可有打结,消防报警器应保持高度灵敏。 二十.义务消防队的义务和活动制度 目的 义务消防队员是预防和扑灭火灾的群众性自防自救的消防组织,是公司开展消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加强公司防火工作,确保员工人身及公司财产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义务消防队的条件、义务和活动内容,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义务消防队员。 内容 3.1条件和义务: 义务消防队员从各部门、车间选派,由遵纪守法、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爱消防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员担任(组织结构见附录A); 公司义务消防队担负着随时扑救火灾的任务,平时是防火骨干,一旦发生火灾,又是扑救初起火灾的尖兵,是公安消防队的得力助手。 3.2培训教育: 由人事部聘请公安消防队或有关单位不定期地举办消防知识学习,普及防火、灭火常识。 学习国家有关消防条例及其消防法规; 学习基本的防火和灭火知识; 学习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和保养维修; 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救人、疏散物资等基本方法。 3.3技能训练: 从公司实际出发,每年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有的放矢地进行灭火训练。 3.4义务消防队每两年调整一次,若队员离职,应及时予以补充。 3.5对在消防工作中表现积极、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公司将给予奖励。 附录A: 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 A消防小队: 小队长: 队员: B消防小队: 小队长: 队员: C消防小队: 小队长: 队员: D消防小队: 小队长: 队员: 二十一.国外公司环境方针 埃克森公司的环境方针 埃克森公司的方针是以一种与所处社会的经济与环境的需求和谐共存的方式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公司的方针保证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在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时,公司将使用可靠的标准。 公司承诺,为改善本企业整体活动的环境表现作出持续努力。公司鼓励关心和尊重环境的行为,强调每一个雇员在企业环境表现中的责任,确保适当的运行操作和培训的进行。公司将就环境事务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他人分享经验,为改善工业界的环境行为提供便利。 有鉴于此,公司的方针是: 与政府部门和工业组织合作,促进基于科学的,有效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并促进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危机、成本、效益,以及对能源、产品供给的影响。 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控制排放物和废物在有害水平之下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之一,并且为这一目标设计、提供并保持各种便利条件。 对自身运行导致的事故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与工业组织和被授权的地方政府充分合作。 积极支持和从事研究

文档评论(0)

18762279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