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通讯员新闻业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10 乡镇新闻通讯员新作为 设一个“问题清单” 第一问: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 一、当前社会热点。 七一讲话。(政治) 党委换届。(政治) 文明创建。(政治经济社会) 梅完没了。(天气) 明明很爱你。(体育·姚明退役) 上海游泳世锦赛(体育) 城镇化(政治经济社会) 二、百姓关注焦点。 物价、房价、理财、投资 (盐荒、菜价高、肉价高、粮价高) CPI攀高。记者调查,菜价,肉价 农超对接,肉价背后的利益链 第一问: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第一问: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我们区也好,乡镇也好,对照重大事件,每年适时都要推出一些地方新举措。比方说,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举全市之力,作为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来抓。 市里高度重视,我们近郊乡镇怎么办?我们乡镇宣传战线的同志怎么办?在这个全市重心工作面前,我们区、我们乡镇如何做到不失语?做到把全区创建工作的特点、特色、力气展现出来? 办法一:抢“第一时间”,找“第一落点”。 “红马甲”自立“军令状”(2010-04-27《扬州日报》) 21名“红马甲”毛遂自荐做念香苑小区的“楼栋小组长”,并公开承诺:哪栋楼里有“红马甲”义工,哪栋楼文明创建不失分。 新使命 揽下一个交通岗 包下一个居民区 新武器 从“一块抹布”到“一台大戏” 新机制 党员引领社团,做全市“幸福义工”样本 第一问: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第二问:你会找角度吗? 例:《一分钟的开工典礼》 关联点:现在,工程开业,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处处要“作秀”,扎“花架于”,做表面文章这种形式主义的弊病. 第二问:你会找角度吗? 再讲一例:《头桥企业家走上挂历龙虎榜》 再讲一例:《18万学费赢得9000万订单》 再讲一例:平山乡为什么两度抛弃城里人的规划? 第三问:你会帮助记者找故事吗? 如果你是宣传科长,如果你是新闻科长,那么“帮助记者找故事”是目前基层宣传战线上的同志,最重要的工作。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座的宣传战线的同志,为什么有的宣传科长在记者帮助下,能够在国家、省、市媒体上发表反映地方政绩、新风新尚的报道? 为什么在年终表彰评比的时候,有的获奖,有的中魁,实际上是宣传科长、新闻科长们在“帮记者找故事”的能力上的较量。 帮记者找故事,就是帮记者寻找一个报道角度。就是帮记者寻找一个“与众不同”。 第三问:你会帮助记者找故事吗? 鼠标“点击”农民致富路(2008-01-30《扬州日报》头版) 网上找信息,网上做生意,已经不是都市时髦一族的专利。记者在维扬区平山乡荷叶村了解到,全村750多户人家,有近400家购买了电脑,上了互联网。外面精彩的世界和大量的信息,让村民们视野大开,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快。 “信息就是金钱。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获取市场的主动权;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及时,致富的希望就越大。” 俞文芳是一名农村妇女,在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内开设了瑞莹玩具商行。以前她常年在外跑生意,后来有了电脑,在淘宝网上开店,才3个月就成了钻石用户,接了400多单生意。“坐在家里,玩具销售照样火。”俞文芳笑着对记者说,“像今天这个大雪天气,放在以前根本没生意,现在上了网,市场信息一点不耽误。” 第三问:你会帮助记者找故事吗? 平山乡村干部六年坚持写“民情日记” (2007-12-03《扬州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平山乡有这样一个“硬”规定,每位村干部每周至少走访两户农户,写一篇“民情日记”。 6年来,干部一茬茬换,平山乡5个村的干部日记一本本向下传,现已积累近万篇,变成了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的“绿色通道”。平山乡组织科的同志说,“日记”写不好,干部考核就不能评优。于是,“软指标”变成了“硬考核”。如今,在平山乡“民情日记”中,为群众办的实事,可以查实的就有近千件。 第三问:你会帮助记者找故事吗? “民情日记”是衡量干部的“一览表”,掺不了水,做不了假。去年,平山乡实现“零群访”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平时干群心贴心。丁魏村干部吴秀玲常跑村民家,谁家有几口人,最近有些什么事,她心里都有数。大家有了烦心事,不好对亲戚邻居说,都愿意向她一吐心声。雷塘村70多岁的陈世昌老人说:“咱百姓的一句话,干部都当大事办。” 一次,陈老太提起家里困难无力修房子,没几天村干部就出面筹资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