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1.5 露天开采矿区,边坡勘探的重点是首期开采地段的长久帮和边帮,以勘探剖面进行控制。 5.3.1.6 剥离物强度勘探,重点是首期开采地段,同时对全区作适当控制。勘探线沿岩石强度变化的主导方向布置,其线距视岩石强度均匀程度、勘探面积大小而定。剥离物强度为第一类的矿区,可选择少量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取芯进行采样试验;第二类矿区线距400~1 200m;第三类矿区一般只宜布少量钻孔进行控制。 5.3.2 勘探工程量,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参照表3确定 表3 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工程量表 注:1)每条勘探剖面由3~5个工程地质孔或具有工程地质编录的地质孔、水文地质孔组成。 5.4 勘探技术要求 5.4.1 工程地质测绘 5.4.1.1 测绘范围以达到采矿工程可能影响的边界外200~300m,比例尺1:10000~1:2000。 5.4.1.2 测绘内容 a.划分工程地质岩组,详细调查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b.调查矿区内软弱夹层及各类结构面的分布、物质组成、胶结程度、结构面的特征及组合关系,按附录D进行分级。 c.按岩组和不同构造部位进行节理裂隙统计,测量其产状、宽度及延伸长度,编制玫瑰花图或级射赤平投影图,确定优势节理裂隙发育方向,参照附录H划分岩体结构类型。 d.对矿体主要围岩的风化特征进行研究,可参照附录I划分岩体的强弱风化带。 e.对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进行实地测定,研究边坡坡高、坡面形态与岩体结构的关系;调查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在多年冻土区应着重调查融区的分布、成因以及胀丘、冰锥、地下冰层、融冻泥石流堆积、热融滑塌、沉陷、沼泽湿地等的特征与分布。对含连续性冻土的矿床,还应测量冻层下限深度,并绘制冻层底板等高线及冻层等厚线图。 f.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有影响的地下水露头点、含水岩层与隔水层接触界面特征、构造破碎带的水理性质进行重点调查研究。 g.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及相邻矿山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调查露采边坡变形特征、变形类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井巷变形破坏特征、支护情况,变形破坏与软弱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等结构面的关系。 5.4.2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 5.4.2.1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统计节理裂隙;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与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并可按工程地质岩组用点荷载仪测定岩石力学指标。 5.4.2.2 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只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计算确定; 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 Lt——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注:1)小于10cm岩芯若为钻进过程中机构破碎,则应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cm时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5.4.2.3 根据RQD值,按附录E划分岩石质量等级和岩体质量等级。 5.4.3 坑道工程地质编录 5.4.3.1 对矿区的勘探坑道应全部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适当减少,有生产坑道时可选择典型坑道进行。 5.4.3.2 坑道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对坑道所揭示的岩层划分岩组,重点观察描述软弱夹层、风化带、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溶发育带的特征,分布、产状、溶蚀现象;系统采取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统计节理裂隙;详细描述地下水活动对井巷围岩稳固性的影响及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位置不稳定地段掘进与支护方法。坑道变形地段必要时设置工程地质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 4.2.3.3 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特征,直接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破坏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的底鼓,突水的地段(附录G)。 附 录 G 安全隔水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 ? 式中:t——安全隔水厚度(m); L——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m); 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t/m3); Kp——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Pa); H——隔水层底板承压的水头压力(Pa)。 ? ? ?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m)。 按式中(G1)计算,如底板隔水层实际厚度小于计算值时,就是不安全的。按式(G2)计算,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小于0.06,正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0讲VHDL编程机制教学内容.ppt
- 第10讲城市化与现代化讲课教案.ppt
- 第10讲滤镜的应用教学讲义.ppt
- 第10章工程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研究报告.ppt
- 第10章光栅传感器说课讲解.ppt
- 第10章键和花键的配合讲解学习.ppt
- 第10章脉冲波形的产生学习资料.ppt
- 第10章隧道工程其他施工方法讲课资料.ppt
- 第10章微机保护基础课件知识课件.ppt
- 第10章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幻灯片课件.ppt
- 破局与重塑: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适应性的深度剖析与策略建构.docx
- 羧酸类MOF材料改性策略及其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效能与机制探究.docx
- 以流产门诊为基石:构建高效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ocx
- 基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策略研究.docx
-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吉电股份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剖析.docx
- 钽基(氧)氮化物:开启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新时代.docx
- 彩色多方向高强度FDM 3D打印系统与工艺的深度剖析与创新实践.docx
- 新建邯济铁路至胶济铁路联络线项目征地拆迁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docx
- 印尼中华商会:中印尼关系中的经济纽带与文化桥梁.docx
- 少子化浪潮下:子女教育抉择对农民务工地选择的多维影响与策略转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