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生物的某种行为,为了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于是生物产生了记忆,它重复这种行为。故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不同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生物,它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或逃避惩罚,“某种相关的东西”变成了具体的奖励或惩罚 。 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 (俄.巴甫洛夫) 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后,引起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美.斯金纳) 当一个操作为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所跟随时,这个行为的力量和行为就会得到加强和巩固。 社会学习理论 (美.班杜拉) 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 行为改变的操作要点 恰当的训练目标 足够的动机 适当的进度 及时的反馈与赏罚 不同形式强化的效果实验 斯金纳的实验中,开始白鼠进入箱里时到处乱跑并向四周攀附,当它偶然触压杠杆时可以得到一粒食丸,在几次偶尔的按压杠杆后,白鼠会频繁地按压杠杆,每次都获得一粒食丸。食物奖赏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并减弱了其他行为(如在箱子四周乱转)。斯金纳进一步控制白鼠必须按压几次杠杆才可获得食丸,或者某些按压反应可以获得食丸,而其他的按压反应则不能获得食丸,或者按压活动之后不再出现食丸。每次实验都能记录白鼠的行为。 行为疗法的常用方法 1、奖励强化法 奖励强化法即当来访者产生所期望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时,马上给予奖励,以增强其反应的继续发生, 奖励强化法案例 一位3年级的小学生超超从不愿意穿短裤,原因是脚上有一个小时候烫伤的疤痕。辅导员兼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对他进行帮助。 “下面让最后一位勇敢者上来展示。”我把勇敢者三个字读得很重。 “好!”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自己成为这最后“展示”的一位。超超大概也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的高涨热情,也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马上请他走上讲台。他犹豫地看了看同学们,只给大家看了手上的疤痕。 我知道接下来的一步很关键,于是,我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超超,你可真勇敢!还有更勇敢的标记吗?” 超超看了看自己的腿,又看了看我。我朝他微笑着。只见他把裤子慢慢地拉了起来,让同学们看了他腿上那块大大的疤痕,并小声告诉我这是小时候被开水烫伤的。我马上对全班同学说:“超超小时候一定忍受了很大的疼痛,真勇敢。我们奖给他一颗勇敢的五角星。”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暴露、脱敏法 指导来访者完全暴露或逐渐去接触会引起敏感反应的东西、 环境或情况,由少到多,让对方慢慢习惯,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暴露法案例 我准备了一张纸、一支笔,让他面对大镜子画自画像。10分钟过去了,他把画好的自画像交给我,我们一起分析结果,画得挺像的,真是一张标致的脸。他认可了这一点,表示不看镜子可以相信自己笑起来并不可怕。 接着我要求他能抬起头看着我讲话。他照做了,聊着聊着,我问:“我的目光可怕吗?”他摇了摇头。 “为什么?” “因为没有异样的感觉,而看到了信任和支持。”他肯定地回答。 我决定实施第三个训练内容,带他去校园走一圈,体验一下众多人的目光。 在征得他同意后,我们开始从个案辅导室出发,经实验楼、运动场、图书馆、生活区,最后来到教学大楼。一路上碰到了不少同学、老师,开始他非常紧张和拘谨,慢慢地放松、自然起来。回到个案辅导室,我让他谈谈刚才的感受,他说:“好久没敢接触这么多目光了,今天觉得有点新鲜感。”我给他布置了回家作业:抬起头走路,把每天看到不同目光的感受记下来。并约定下一次再面谈。 脱敏法案例 有一位男生因初一时在学校厕所小便遭同学作弄,受到惊吓的他从此不能在学校中小便,这使他的生活很不方便,精神上也很压抑。辅导员除了调整他的认知外,还指导他作脱敏训练。辅导员让他在家小便时,先由与他关系最亲近的母亲在洗手间外与儿子交谈,逐步过渡到能在母亲在旁边的情况下小便,再试着在放学后,校中无人的情形下小便,最后达到能正常地在学校中小便。该生照此做了,一个多月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3、行为限制法 对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提出限制性要求,并监督其实施,直至渐渐成为习惯。 限制法案例 我和萧森商量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使用“代币券”,强化他的正面行为,消除他的偷窃习惯。 在他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定下书面规定:如果偷他人东西,就取消打篮球的机会。每偷一次双休日就取消半天打球的时间,换成在家里静静地坐半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