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李璐(1984-),女,陕西西安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3。
摘要:南宋孝宗赵眘,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孝宗以“道”统摄三教,肯定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是对历代帝王政教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宋代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总结。以儒学为治世之本,佛、道为辅政之翼,佛、道归儒局面的形成是宋代以后三教关系的典型特点。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明确提出,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也成为三教各自文化特点的经典表述。
关键词:《原道论》;政教思想;三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B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2)02-0115-04
宋孝宗赵眘(1162-1189年在位),宋朝南渡后的第二个皇帝,史称“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1],是南宋少有的励精图治的皇帝。宋孝宗的《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尤其是在理学隆盛之时,以皇帝之尊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为三教融合的思想推波助澜。“三教合一”是宋代思想界的主流,但理学对此讳莫如深,佛、道二教则试图以自家学说统合三教。宋孝宗在学理上均齐三教,正是对这种时代思潮的一种回应。
(一)
《原道论》不长,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朕观韩愈《原道论》,谓佛法相混,三道相绌,未有能辩之者,徒文烦而理迂耳。若揆之以圣人之用心,则无不昭然矣。何则?释氏穷性命,外形骸,于世事了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者哉?然犹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妄语、不饮酒。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此与仲尼又何远乎?从容中道圣人也,圣人之所为,孰非礼乐?孰非仁义?又恶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若循环之无端,岂有春夏秋冬之别哉?此世人强名之耳,亦犹仁义礼乐之别,圣人所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杨雄谓老氏弃仁义,绝礼乐,今迹老氏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节用而爱人,老氏之所谓俭,岂非爱人之大者耶?孔子曰温良恭俭让,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岂非让之大者耶?孔子曰唯仁为大,老氏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至其会道,则互见偏举,所贵者清静宁一,而与孔圣果相背驰乎?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夫佛老绝念,无为修身而已。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不同耳。譬犹耒耜而耕,机杼而织,后世纷纷而惑,固失其理。或曰当如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斯可也。其惟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也。”[2]
韩愈非佛、老,杨雄非老,都是宋孝宗批判的对象。宋孝宗指出佛教“五戒”类似于儒家“五常”。老子“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与孔子“节用而爱人、温良恭俭让、仁”的思想没有不同,甚至更超其上。“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在圣人却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与韩愈主要以仁义道德为内容的先王之“道”不同,它融摄儒、释、道三教,在治世、修心、养生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论一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恐慌。如史文惠就指出:
“臣惟韩愈作是一篇,唐人无不敬服,本朝言道者亦莫之贬,盖其所主在帝王传道之宗,乃万世不易之论。元其意在于扶世立教,所以人不敢议。陛下圣学高明,融会释、老,使之归于儒宗,末章乃欲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是本欲融会而自生分别也。大学之道,自物格、知至而至于天下平,可以修心,可以养生,可以治世,无所处而不当矣,又何假释、老之说邪?陛下此文一出,须占十分道理,不可使后世之士议陛下,如陛下之议韩愈也。望陛下稍竄定末章,则善无以加矣。”[3]
韩愈《原道》一篇开启宋明理学“道统论”的先河,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扶世立教”,因而是“帝王传道之宗”、“万世不易之论”。宋代理学已经是融合佛、老,包含万象的一个以儒家之“道”(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宋儒自信在这个体系里,从“格物致知”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可以纳入其中,不必再假借佛、老。史文惠对孝宗的规劝,代表了宋代一般儒士的看法。韩愈著《原道》是以维护儒家正统,排斥佛、老为目的。宋孝宗以皇帝身份著《原道论》,批评韩愈强分三教的偏狭,则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所谓“佛法相混,三道相绌”,与其说是韩愈的立场,不如说是宋代理学家的立场。韩愈代表的是儒家“道统”,宋代理学家无有不尊韩愈的,而理学的重要意义也正是绌佛、老。宋孝宗批评韩愈割裂三教,正是批评理学家非毁佛老。这种批评,有更深层的原因。
(二)
南宋偏安一隅,宋孝宗从继位之初就是一个坚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