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红云-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 臧红云 王冬梅 经静脉安置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已被广泛接受,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减少其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正日益受到重视。 电极植入途径 777例患者中头静脉切开103例、锁骨下静脉穿刺674例。其中头静脉畸形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7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改为头静脉入径5例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囊袋感染5例 囊袋血肿13例 囊袋破溃及起搏器暴露8例 血气胸3例 囊袋感染(近3年无发生) 均为术后1周~2个月内发生的切口感染 1例与术中止血不充分、术后出现血肿有关 5例均安置临时起搏器后将起搏器移除,囊袋清创、起搏器严格消毒后,更换电极将原起搏器植入对侧胸壁而痊愈 囊 袋 血 肿 均发生于术后10天内 1例拆线后出血,系缝线缝于小动脉上,切口附近找到出血点结扎而止血 2例术后2~4小时囊袋积血较多,急诊打开囊袋,清创并找到出血点结扎止血 10例术后1~2d出现血肿, 7例严格消毒后于囊袋上方用粗针头抽出液体、3例未抽液,10例均重新沙袋压迫8~12h,积血自行吸收, 囊袋破溃及起搏器暴露 发生于术后2个月~10年,均为体型消瘦者 6例取出原起搏器消毒后将其植入对侧,1例发生于术后10年直接更换为对侧。 1例身体瘦弱至体重仅40Kg,术后2个月皮肤绽裂、起搏器外露、表面无感染、于皮 肤绽裂处行自体皮瓣移植术后痊愈。 血 气 胸 1例头静脉发育畸形,反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时出现血、气胸,量均较少,未特殊处理1周后自行吸收 1例血胸后症状明显,胸腔穿刺抽出300ml液体后症状缓解 1例术后因发热拍胸片发现血气胸,闭式引流后出院 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 感知障碍8例 局部肌肉及膈肌跳动18例 起搏器综合征10例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2例 电池提前耗竭3例 感 知 障 碍 1例术后1年起搏器参数良好,动态心电图示按需功能不良,同时有头晕症状,反复调整各种感知度无效,考虑起搏器感知线路障碍,起搏器及电极均更换后感知障碍消失 4例过度感知,经调整灵敏度及不应期而纠正 2例感知不良与电极微脱位有关 1例术后9年感知不良,但担保年限尚存2年,提前更换起搏器并使用主动电极,更换后感知障碍消失。 局部肌肉及膈肌跳动 14例局部肌跳由单极改为双极后肌跳消失 3例经体外程控降低输出电压后症状消失 1例三腔起搏者须重新打开囊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术中发现与冠状窦电极有关 起搏器综合征 均为VVI起搏方式 非起搏绝对依赖者6例:采用体外程控减慢起搏 频率,尽量自身房室顺序起搏而缓解。 起搏依赖者4例:需更换为房室顺序DDD起搏。 3例术前有心衰者VVI起搏后心衰加重, DDD 起搏后抗心衰药物明显减量 1例术前无心衰者但VVI后起搏器综合症较重, 改为DDD起搏后症状均消失。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4例均为DDD起搏方式,体外 程控为DVI起搏方式而终止,将PVARP延长和室早后反应开启后未再出现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电池提前耗竭 3例均为国产起搏器,提前1~3年电池耗竭,更换术中测试电极参数均好,故行起搏器更换,电极未动 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电极移位 电极断裂 术后心律失常 电极移位及处理 13例均发生于术后2天~2年内,年龄均>60岁 右心房电极3例,冠状窦电极2例,右心室电极8例 3例右心室电极由被动改为主动电极,余10例均为原被动电极重新调整位置 电极移位及处理 2例VVI起搏术后随访发现起搏阈值略高,阈值随变换体位变化(1.2~2.8V) ,诊断电极微脱位。未特殊处理,将输出电压提高为4.8V,加强随访,电池耗竭前更换起搏器及电极。 建议高龄、心腔大者应用主动电极 分析其主要并发症的经验教训 电极植入途径 起搏器感染和囊袋破溃 电极移位 起搏方式的选择 积极预防起搏器安置术中心律失常 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 电极植入途径—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针管要在负压下进行,根据压力容易判断穿刺针进入的血管是静脉还是动脉 穿刺针管内不带盐水穿刺 ,静脉或动脉血与盐水混合后颜色均鲜艳,不易根据血液的颜色来判断血管是静脉还是动脉 X线下导引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置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