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土库镇马光国民小学教师进修活动忠孝国小.ppt

云林土库镇马光国民小学教师进修活动忠孝国小.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練習時應注意事項 (一)選擇空曠地點練習 (二)選擇平坦的場地練習 (三)適時檢查並調整扯鈴 (四)避免在風速過強的地方練習 (五)避免瞬間停下高速旋轉的鈴 (六)鈴線應確實綁牢固 (七)注意與同伴保持安全間距 (八)不輕易嘗試高難度(危險)動作 謝謝聆聽,敬請指教! * * 雲林縣105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 國小非體育授課教師認證研習 民俗體育-扯鈴教學 講師:內湖國小 許芳然 扯鈴的起源1/3 扯鈴原是盛行於中國北方的一項民俗活動,每當農閒時期或遇廟會趕集等慶典節日,人們多會三五成群,無分男女老幼,人人一鈴在手,樂在其中。 明朝劉侗與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書中提及:「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兒,打柭兒。」 扯鈴的起源2/3 《小方壺齋叢鈔》之〈燕京雜記〉亦云:「京師兒童,有抖空鐘之戲。」 晚清民初坐觀老人的《清代野記》中提及:「京師兒童玩具,有所謂空鐘者,即外省之地鈴。」 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之〈歲時〉提及「冬至玩具」曰:「踢鈹抖空鐘,琉璃喇叭歡,手打太平鼓,口琴滿街串…」 扯鈴的起源3/3 《朝市叢載》之〈廠甸正月竹枝詞〉中有:「抖起空竹入雲表,千人仰面跕溝沿。」 《北平風俗類徵》之〈歲時〉(正月全月)有:「是月也…兒童以風箏、口琴、琉璃喇叭、空箏為應時之玩物。」 以上所謂「空鐘」、「空竹」、「空箏」 正是現在的扯鈴。 扯鈴名稱的演變 明朝時稱「空鐘」,清朝時稱「空竹」,揚州人稱「地嗡子」,上海人稱「地黃牛」,江蘇儀徵人稱「抖嗡」,北平人稱「風葫蘆」,河南人稱「抖老牛」,江蘇如皋人稱「扯腰兒」。 政府遷台後,民國七十二年(1983)「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成立,將扯鈴列為比賽項目之一後,先前相關互混的名稱,不論是空鐘抑或空竹,就統稱為「扯鈴」。 目前大陸仍稱之為「空竹」。 扯鈴傳至國際上1/2 十八世紀時扯鈴傳入歐洲,起初命名為”Diaballo”,當時法國人與英國人非常喜歡玩扯鈴,曾經在各地成立扯鈴俱樂部,辦理扯鈴比賽。至今則稱為”Diabolo”或”Chinese-Yo-Yo”。 目前國際雜技協會(International Jugglers’ Association)與世界雜技聯盟(World Juggling Federation),每年舉辦的雜技比賽項目中均有Diabolo這個項目。 扯鈴傳至國際上2/2 扯鈴雖源起於中國,卻受到各國的喜愛,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等都有廣大的愛好人士,水準也頗高。 台灣近年來許多扯鈴高手參加國際扯鈴比賽屢獲佳績。 扯鈴的基本認識 清朝魏之琇的〈抖空鐘〉詩云: 裁竹成形腰鼓如, 兩端繩索弄徐徐。 當風急轉如流水, 山寺聞鐘韻有餘。 扯鈴的組成 鈴頭(面) 鈴軸 鈴目 鈴目 鈴線 (鈴繩) 鈴棍 鈴頭(面)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1/6 依製作材質區分 1.竹製扯鈴 2.木製扯鈴 3.塑鋼扯鈴 4.安全扯鈴 5.金屬扯鈴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2/6 依構造區分 1.雙頭鈴 2.單頭鈴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3/6 依聲音區分 1.響鈴 2.啞鈴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4/6 依造型區分 1.中式扯鈴 (傳統扯鈴) 2.西式扯鈴 (碗鈴)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5/6 依軸心長短區分 1.長軸扯鈴 2.短軸扯鈴 扯鈴的演進與分類6/6 依軸心構造區分 1.定軸扯鈴 2.培鈴扯鈴 鈴繩與鈴棍的分類與特性 鈴繩:     1.棉線   2.尼龍線(水線)     3.專用線 鈴棍:     1.木棍 2.藤棍 3.專用棍(鋁棍、碳棍) 鈴具的選用1/2 (一)鈴的選用     培鈴定軸鈴,安全鈴塑鋼鈴 (二)鈴線的選用     培鈴配專用線,定軸鈴配尼龍線 (三)鈴棍的選用     視經費選用木棍或碳棍 鈴具的選用2/2 給初學者的建議  鈴:長軸安全培鈴(約500元)  線:專用線(耗材,另購)  棍:木棍(0元)或碳棍(約500元) 鈴具的調整與保養 鈴:不亂拆、不水洗、不重壓、不坐它、    適時削磨鈴面 線:適當的長度、線頭的處理、正確的    綁法、更換的時機、保持乾燥 棍:適當的長度、破損的處理、    棍頭的處理、適度的琢磨 扯鈴的學習歷程1/7 (一)運鈴 (二)調鈴 (三)基本動作 (四)花式動作 (五)組合動作(一段動作) (六)表演或比賽(一套動作) 扯鈴的學習歷程2/7 (一)運鈴     1.低手運鈴(初學者)     2.高手運鈴(初學者)     3.上下運鈴(有基礎)     4.花式運鈴(進階者) 扯鈴的學習歷程3/7 (二)調鈴   1.鈴線調鈴    調鈴的高低,適用初學者   2.鈴棍調鈴    調鈴的高低、方向,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