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融合识别、测度方法比较研究
摘要 产业融合的识别、测度是研究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评述已有的识别方法,认为在诸多方法中,基于产品视角对产业融合识别更为容易把握。且在具体识别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全面地考察融合。其次,文中评述了现有的融合测度方法,认为目前亟需创新出新的测度方法,并且指出构建融合指标体系将更为有利于全面细致地分析产业融合程度。
关键字 产业融合 识别 测度
A review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Research and Prospects
Abstract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research industry convergenc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xist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rom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oint of view that in many proces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easier to grasp. And in particular the recognition process ,we can use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hinking,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study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Second, the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measure fusion method, that the current urgent need innovative new measure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fusion construct indicator system will be more conducive to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Industry convergenc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技术融合。即通用技术的采用使各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20世纪70—9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革新,光缆、无线通信、宇宙卫星等的利用和普及, 通讯业(邮政、广播、出版等)之间的融合趋势开始显现(厉无畏,王慧敏;2002)[1]。90年代,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领域出现产业边界的模糊与消失(周振华,2002)[2]。这一段时期,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信息通讯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90年代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融合表现出数字化特征,催生了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以及3C电子产品的发展。同时,融合也从局部个案走向一般,不再局限于信息产业内部。在信息化条件下产业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企业间战略性联盟、跨行业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使得各产业间界限日益模糊, 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中广泛应用,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形态,开放性的产业融合体系开始形成。如今融合现象较集中出现在旅游业、农业与相关产业、物流业、文化产业(如动漫)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高技术产业等许多的产业领域。
现有文献中,学者们对产业融合的概念定位、影响因素、形式分类、产生的效应、驱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也涉及其对产业组织变革的影响、对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变化的影响,以及与产业结构、产业演化的关系,与政府管制政策之间的关系等多个领域。但是,对于究竟产业融合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如何识别,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其测度,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的测度方法。进一步理清这些问题无疑是重要且有意义的,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产业融合的本质,丰富产业融合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就此方面综述总结以往的文献,以期为产业融合的识别、测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工作。
二 产业融合识别
产业融合识别,就是判断其是否发生,认定其发生所凭借的条件,或是认定其发生时所出现的某种特定结果。这涉及到产业融合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现有文献中的,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识别。其中,定性识别主要基于现象的判断,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 时代信息基础投资的外向经济拉动效应研究.doc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对策.docx
- “互联网+”行动计划下的政府管制新难题.docx
- “互联网+建筑业”商业模式研究-基于上海筑想科技的案例分析.docx
- “国企低效论”符合事-实-基于中国汽车工业上市公司经营数据的测度与验证.doc
- “互联网+养老服务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建议.docx
- “言多必失”的中国P2P网贷平台.docx
- FDI对我国制造业集聚效应的行业差异研究-基于中国20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与门槛效应检验.doc
- Multi-Seller Membership Pricing多卖方成员资格定价.pdf
-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竞争与风险偏好-基于扩展Hotelling模型的博弈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