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精选课件(公开).ppt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属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申请医疗鉴定,专家讨论认定病人死于“青霉素过敏”。并认为,护士操作无误,但医生、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估计不足,诊断有误是病人死亡的原因。假如当时就确定是青霉素过敏并按青霉素过敏实施抢救,病人有可能免于死亡。 ??????提示:在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阴性的人群当中,仍然有7%的人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病例6 ??一位手术后病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医生很纳闷:不记得病人有心脏病呀。再次检查病例,发现病人的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而在体温单上脉搏记录每天每次都是80次/分左右。医生每天查房时都要看一下体温单的生命体征。医生也太粗心了。 我不敢说护士有什么责任,但确实有个别护士每天在测量病人体温时并不测病人的脉搏,只是靠目测病人的状态来估计脉搏的次数。 ??????我认为,这样的护士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才是偶然的。 病例7 ??一位个体医生,用挺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批“先锋霉素5号”。一天,他病了,他躺在自己诊所的诊察床上,自己为自己静滴他自己诊所的刚买的“先锋霉素5号”。不一会儿他夫人从里屋出来,发现丈夫静静的躺在床上没动静,走进一看:已经死了。 ??????结果:个体医生买进的、价格便宜的“先锋霉素5号”安瓶内实际装的是“青霉素”,而标签却是“”先锋霉素5号。 ??????提示:护士有职业护士证不假,但是,当不知道药物的确切来源时,千万不要随便为别人注射药物,出事就糟糕了。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 病例8 ??医生下了一个临时医嘱,当护士在执行时间上签好字,作好准备要按医嘱要求为病人做处置时,医生又说:不用去处置了。护士听从了医生的话,没有处置。但是,护士没有提醒医生在临时医嘱上写“DC”,结果恰恰就是在这个医嘱上出了纠纷,医生说护士签字了,一定是做了处置,护士说医生不让处置了,所以没作处置。 结果——按护士做了处置处理——因为护士签字了。 病例9 有一位病人,在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在住院期间进行了输血治疗。出院后,检查出了丙肝”,就来追究医院的责任。结果,临时医嘱单又出了问题:血库记载,病人输血6次,“而医嘱单医嘱8次。据回忆,病人确实只输了6次血,另外2次因为没有血而没输成。医生有没有及时标上“DC”。但是,8次医嘱都盖章了,是怎么回事呢?本来,血没输成,护士并没盖章。后来,护士在整理出院病历时,发现有两处医嘱没盖章,护士手一勤,把章补上了,结果认定:输血8次——丙肝是另外两次不规范输血所致。 病例10 一发热病人,医嘱“诺佳100ml??IVD/日;地塞米松5mg??滴壶加入。”????当护士把地塞米松加入滴壶后出现浑浊,输液停止而回血。 护士当即更换输液器并通知医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明。因仍高热不退,收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气管炎。 ???????但是病人出院时拒绝交纳住院费,并要求经济赔偿,理由是:病人是因为输入了浑浊的液?体后住院的,医院应该承担住院费用并给予精神补偿。 ???????医院拒绝赔偿,必须自证无错,即必须承担浑浊液体没有进入病人体内造成不良后果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无过错。 医院是这样举证的: 1.根据诺佳的使用说明,按常规25g/min匀速IVD,滴壶与下端输液器的容量是15ml?,所以,在1~2min内,浑浊液体不能进入的体内; ?2.输液器中的滤过膜可以阻挡直径大于20μm物质通过,而肉眼可见的都大于20μm,所以浑浊的液体不会通过输液器进入体内; ?????3.在病人的诉讼请求中自己也明确指出当时出现了输液停止,并有回血现象,由病人方面进一步证明了浑浊的液体没有进入体内。 ?????? ? 病人对医院的举证提出异议,医院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的方法,将举证责任转移到了病人一方,病人一方应该对自己提出的异议提供证据,证明浑浊的液体确实进入了病人体内。最后,由于病人方面不能提出浑浊液体已经进入体内的确凿证据来驳斥医院的证据,也就是病人不能证明浑浊液体进入了体内,病人自然败诉而撤诉。 ???????提示:医疗机构在应诉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举证责任转移的概念,在法制规定的基础上,减轻自己的举证责任,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病例?11? 2月16日做的一台剖宫产手术由于产妇一直腹痛,今天再次剖腹探查,发现三个月前的剖宫产遗留了一块吸血纱垫在腹腔。当时关腹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点了数,各种物品都是对数的,关腹的时候有一块血垫医生习惯用于垫在腹膜下,但那次却忘了取出,护士也不记得提醒,缝完切口没有再点数就没有发现少了块血垫,直至今日。如果这个产妇不是本院的妇产科医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器械、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各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在此也提醒各位手术室的姐妹们,千万要谨慎,关腹前和关完腹、缝合切口完毕都要仔细清点各数,出了

文档评论(0)

saodishense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