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茵陈蒿汤 主讲:陈建 方药煎服 【方药】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煎服】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原 文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方 解 茵陈蒿─苦寒清热利湿,疏利肝胆、退黄 栀子─苦寒,清热利湿,通三焦而利小便 大黄─苦寒,除瘀热,通腑利胆退黄 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 【主治】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壅滞之证 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渴引水浆,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而色深黄,心中懊憹,腹微满。 临证思路 1.古代应用: ①《本事方》用本方治胃中有热,有湿,有宿谷相搏发黄。 ②《济阴纲目》治时行瘀热在里,郁蒸不散,通身发黄。 ③《温病条辨》治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渴欲饮水,腹满舌黄燥,小便不利,发黄。 临证思路 2.现代应用: (1)本方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症及胆道蛔虫症等。 (2)对部分因肝细胞大璧坏死之重症毒性肝炎,有用本方,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获得疗效。 (3)对胆汁性或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本方加健脾化湿疏肝药有一定疗效, (4)治疗蚕豆病引起之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障碍引起之口腔炎。 (6)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瘙痒或牛皮癣。 (7)配合五苏散还可治疗肾炎、肾结石、肾硬变等。 (一)黄疸案 医案 曹xx,男,31岁,工人。 患者于6夭前突然上腹部胀闷不舒,饮食减少,发热38℃以上,曾在本单位医务室治疗,因服西药即泛泛欲吐,故来院门诊,发现巩膜及皮肤呈黄色,小便颜色似浓茶,脘闷泛呕,头胀不思饮食,大便3日未解,嘱住院治疗。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部柔软,肝肋下3横指,舌苔腻带黄。 (一)黄疸案 医案 化验检查:黄疽指数75单位··,…凡登白氏试验直接阳性;尿胆色素阳性,尿胆元阳性。中医诊断:阳黄;西医诊断:传染性肝炎(黄疸型)。 治疗经过:以证属热重于湿的阳黄,采用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加味。服一剂后,大便得通。如法加减,治疗一星期后,遍身黄染大减,脘闷泛恶亦舒,黄疸指数减为10单位,照原方去大黄,加重淡渗药品。继续服药10天后,身黄目黄退净,肝肿消退为一横指。改进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调理痊愈。 (二)湿热阳黄案 医案 万某 , 64,安微人。此人好饮酒,数斤不醉,适至六月湿暑当令,又饮酒过最,致有黄疸重症。壮热不退,面目遍身色如老橘,口渴思饮,大、小便秘,日渐沉重,卧床不起。六脉沉实而数,舌苔黄燥。察其致病之由,参以脉症,知系湿热阳黄重症也。阳黄症宜清解,仿仲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克、生锦纹9克、川朴4.5克,炒黑山栀9克、汉木通4.5克,水煎。此方连进二剂;二便均通,黄亦消退,脉象亦较前柔和。仍照原方减去木通,加茯苓9克、六一散12克包煎,续进二剂。至四日黄疸已退过半,但年高气弱,不宜过于攻伐,因照原方减去大黄,加薏苡仁12克,又接服四剂,未十日而黄症逐渐痊愈矣。 (三)口渴案 医案 韩某某,女,45岁,1987年9月7日初诊。自诉口渴,饮热则舒已两年余,口中粘腻不爽,纳差,形体肥胖,舌质淡胖,苔黄厚腻,脉沉弦而不数。前医用药,不外化湿、养阴之品。脉症合参,乃为湿遏热伏,久困脾阳,津不上承所致,根据《伤寒论》236条曰:“渴引水者,此为瘀热在里,……茵陈蒿汤主之。”故拟茵陈蒿汤加味: (三)口渴案 医案 茵陈15克,焦山栀、生大黄各6克,熟附子4克,茯苓9克。 2剂,感口渴减轻,续服5剂,口渴即除。视其舌苔,稍现黄腻,嘱其改用佩兰5克,薄荷2克,生甘草l克,泡水长服,以化尽体内余湿。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湿热之口渴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odishense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