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水生貧毛類的多樣性
The diversity of aquatic Oligochaeta in Taiwan
林康捷、尤少彬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Kang-jieh Lin Shao-pin Yo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National
摘要
水生貧毛類(aquatic oligochaetes)以往在台灣少有分類研究。2007年以前文獻中曾記載過名稱之水生貧毛類僅9種,其中6種曾正式發表,而淡水產之種類更僅有4種。其後我們在中部地區淡水域為主的調查中,已陸續確認約21種之存在。累積目前全台灣共發現有27種水生貧毛類,包含有仙女蟲科(Naididae)25種,以及線蚓科(Enchytraeidae)和正蚓科(Lumbricidae)各1種,其中淡水產24種。
Abstract
There was few taxonomic studies of aquatic oligochaetes (Clitellata, Annelida) in Taiwan. Only 9 species have been documented aggregately. Among them, 6 species have been formally published prior to 2007. Therefore, the diversity of Taiwan’s freshwater oligochaetes is little-known. We have verified the existence of 21 oligochaete species during the ecological survey of the lowland waters in Central Taiwan. Thus, a total of 27 species including 25 species of Naididae, 1 species of Enchytraeidae, and 1 species of Lumbricidae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aiwan to date, and 24 species among them are categorized as freshwater forms.
關鍵詞:環節動物門、水生貧毛類、底棲無脊椎動物、顫蚓
Keywords: Annelida, aquatic Oligochaeta, benthic marcoinvertebrates, tubificid
本生物類群之分類系統與簡介
水生貧毛類(aquatic oligochaetes)泛指環節動物門環毛綱(Clitellata, Annelida)之貧毛亞綱(Subclass Oligochaeta)中,其生活環境及全生活史均於水域中完成之動物類群。主要包含有仙女蟲科(Naididae)、帶絲蚓科(Lumbriculidae)、單向蚓科(Haplotaxidae)、線蚓科(Enchytraeidae,部份為陸生)、正蚓科(Lumbricidae,僅少數種為水生),以及其他約4~6科之種類。其分類地位與形態特性與通稱為蚯蚓(earthworm)的陸生貧毛類有很大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歸類於顫蚓科(Tubificidae)的種類是最為人熟知的一群,但近年來,在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種系發生學研究中確認了仙女蟲科與顫蚓科在親緣關係上屬於同一系群,已經得到ICZN的正式承認,將兩科歸併於同一科,並將Tubificidae和Naididae視為同科之異名,而以仙女蟲科(Naididae)為正式科名。雖然不少學者對名稱有意見,但ICZN(2007)仍維持原議。因此,目前顫蚓類應視為仙女蟲科下屬之亞科,關於此議題之始末,可詳見Erséus et al.(2008)之文章。
由於本類群所包含之分類群定義不一,全世界的種類數很難作精確統計,但以其主要科別之下屬種類中,目前至少超過1000種被正式承認,Martin et al.(2008)指出,全世界迄今約有1700種曾被記載過,其中包含約1100的淡水種。另外根據Timm(1999)之整理,在北環太平洋區就有306種之有效種,這還不包括海水產之種類。
相對於陸生蚯蚓,水生貧毛類在形態上之主要特徵是體型微小(絕大部分種類之體長不超過5公分,大部分在1公分以下),但物種間在體節器官、外部剛毛之形態分化複雜度上具高歧異性。水生貧毛類與陸生蚯蚓除了在生態行為與棲地適應上有很大差異外,在生活史上最大的不同是,許多的水生貧毛類可兼行有性生殖與分裂(fission)方式之無性生殖。
台灣關於水生貧毛類之分類研究概況
台灣的貧毛類研究一向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