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象征(托物言志): 黄鹂— 任何美的事物。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 【课文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处于“文化大革命”前夕,当时也有左的错误倾向,让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作者在文中借“黄鹂”表达了对当时环境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黄鹂又象征(托物言志): 文艺工作者 * 写作意图: 表达了作者呼唤人生美,呼唤创作自由的心声,期待出现能够容忍发展美的新时代,为文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艺术美的极致。 小组讨论: 联系现实说说你对极致有何看法?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不断为自己发挥极致创设应有的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发挥出我们生命的极致吧! ? * 学习运用: 仿 写 松 ,竹 ,梅 ,兰 ,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矗悬崖 立瘠地 傲寒冬 放幽谷 *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我们体会了作者清新、淡雅、朴素、优美的语言,体会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热烈追求的感情,对生命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良好创作环境的渴求,就让我们在美的感召下去共同追求美,欣赏美,珍爱美,创造美,用生命的全部去创造人生的极致。 * 学 有 所 悟 课下练笔: 以“生命的极致”为话题写一段感悟性文字,不少于300字。 * 大千世界,无所不包,任何生命都有极致之美,我们要活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优雅情趣,活出“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然,也要活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无限激情,更要活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然后我们才能收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与安详,在此,我愿大家都能创造出自己的生命极致,无怨无悔于一生! 谢谢大家! * 人教版 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之《黄 鹂》 遵 化 市 第 一 中 学 高二语文 侯海英 * 有这样一群精灵,在变换的光影里 * 甜蜜地回忆月光下的宁谧 在耀眼的白光里,呼朋引伴 寻觅心仪的爱侣 在干枯的枝丫间 * 回想昔日岁月的静美 它们张开双翅迷恋槐花的馨香 * 或在清晨的柔光里振翅高翔 * 它们有时相拥相亲 * 有时追逐打闹 * 但不会忘记哺育后代的辛劳 * 这是一只什么鸟? 黄鹂,也叫仓庚、黄鸟或黄莺。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 * 1、留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2、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4、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人们总是把“莺”与大好春光、美好春景连在一起,是因为莺的啼叫清脆婉转,悦耳动听与美丽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 ?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谁家新燕啄春泥 水村山郭酒旗风 * 黄 鹂 ——病期琐事 作者:孙犁 * 知人品文 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到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称为“荷花淀派”。有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 他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又都是文学……孙犁虽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贾平凹) (1913-2002) * 从容淡定中描摹风云变幻。 ——茅盾 勤于写作,笔耕不辍。 通读课文思考: 作者四次见到黄鹂,每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每次的黄莺有什么特点?作者心情态度有什么不同?(勾画相关内容) * 对照课文内容,小组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环 境 特 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