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景物描写的作用 兼场景的功能(外国小说)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题 浙江卷偏爱此类题 2007——2011年的5年有3年涉及到,文学类阅读的文体无论是考小说还是散文,有关景物描写的题型是考点中的热点。 场景描写是外国小说欣赏中的概念,就做题而言,场景描写和景物描写两个概念不必区分很严谨,可以视为同一个。(《现阅读》的P110将二者和“物”一起归为“意象”,那是一种分类。)。 同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在修辞学上是有严谨的区分的,但是如果考题问的是“表现手法”,凡是涉及到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你都要考虑到。 2011年浙江卷(见《天利》7套)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14、赏析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1)“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2)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3)以“圆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和呼应。(答题要具体、完整) 提醒:出现的位置不是特定的,所以要考虑到(1)渲染氛围。是和人物描写同时出现的,所以要考虑对人物描写上的作用(2)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心理),以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出现的位置靠近结尾段(下文),要注意结构上的作用,与下文的关系。(3)以“圆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和呼应。 温故、梳理有关景物描写的题型 文学作品景物描写,经过了作者的主观选择,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因而具有相应的价值和意义。 注意这些景物出现在哪种文学作品中,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 还要注意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穿插文中,从结构上看也有特定作用。 高考中一些试题便是特意为景物的作用而设置的。那么,这些试题是如何设计的?景物在文中究竟具有哪些作用呢? 【题型透视】注: 1—3复习过的知识点,可以快进 1、归纳景物的特点(题型一)。 首先要明确这一景物描写中具体有哪些景物,或者同一景物中从哪些角度写的;其次要紧扣作者描写景物的词语,抓关键词,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答题时有的只需简单概括,或提炼作答。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阶段的复习筛选、概括信息时做到过这类题。 【例】(天利10套《塔上的树》2011年天津卷)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解析】要注意作品是用哪些词、从哪些方面写塔的特点的。对象上,写了砖石、塔角翘檐、风铃、塔门和灰烬;用词上,用“风蚀斑驳”写砖石,“破损残缺”写塔角翘檐,用“三只”“寂寞”和“哑然失声”写风铃,还用“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写塔门,用“残存于地缝里”写灰烬,突出了景物破败、荒残、寂静的特点。 【参考答案】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突出了景物古老、破败、寂静的特点。 2、归纳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题型二) (属于文学类现代文阅读的第二阶段的复习的知识点:表达技巧) 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则可以从描写、抒情、结构等方面进行归纳,明确这些手法和相应的作用,结合原文内容和文体,能顺利解答这类问题 【例】 《现阅读》P98.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答: 【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