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膜分离技术--复习课--五种经典的膜分离过程.ppt

20110412膜分离技术--复习课--五种经典的膜分离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电位差——离子交换膜与电渗析 * * 电渗析的基本过程 * 电渗析器的级与段 一级一段 一级两段 两级一段 两级两段 一对正、负电极之间的膜堆称为一级 具有同一水流方向的并联膜堆称为一段 * * * * * 双极膜 * * * * 重 点 离子交换膜基本特性 电渗析原理及应用 双极膜的结构、水解离机理及应用 * 作业: 双极膜电渗析与普通电渗析有什么差别和联系? 用于灌溉的地表水通过电渗析脱盐,使NaCl浓度从1.2g/L降到200ppm,系统共有100个室,每个腔室的平均电阻为0.04Ω ,若处理量为10m3/h,计算所需功率。已知电流效率为92%。 * 膜技术应用 五种经典的膜分离技术 *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两类: 推 动 力 膜 过 程 压力差 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 电位差 电渗析 浓度差 扩散渗析、控制释放 浓度差(分压差) 渗透气化 浓度差加化学反应 液膜,膜传感器 一些主要的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 ①借助外界能量,物质发生由低位向高位的流动; ②以化学位差为推动力,物质发生由高位向低位的流动。 * 微滤是指大于0.1u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 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超滤是指小于0.1um大于2nm的颗粒或可 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反渗透是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压而 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 纳滤是指小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 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 压力驱动膜过程回顾 * * * ?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 膜过程。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 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 不同的粒子得以分离,其作用相当于过滤,由于微孔 滤膜孔径相对较大,空隙率高,因而阻力小、过滤速 度快,实际操作压力也较低(1-2 atm)。 ? 微滤主要从气相和液相物质中截留微米及亚微米的细 小悬浮物、微生物、微粒、细菌、酵母、红血球、污 染物等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 尽管普遍认为微滤的分离机理是类似于筛分,但这 种筛分过程中,微滤膜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膜的结构不同,截留机理也有较大差异。 1基本原理及操作模式 -微滤 * * * * * * * 2.基本原理及操作模式 -超滤 原理:超滤同微滤类似,也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 过程。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阻拦在膜的表面上,使大小不同的粒子得以分离,不过其过滤精度更高,因而膜孔更小,实际的操作压力也比微滤略高,一般为0.1-0.5Mpa。 对象:超滤主要用于从液相物质中分离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聚合物,淀粉,天然胶,酶等)、胶体分散液(黏土,颜 料,矿物料,乳液粒子,微生物)以及乳液(润滑脂,洗涤剂,油水乳液)。采用先与适合的大分子结合的方法也可以从水溶液中分离金属离子、可溶型溶质和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酶、病毒),以达到净化、浓缩的目的。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由一层极薄(通常为0.1-1um)具有一定孔径的表皮层和一层较厚(通常为125um)具有海绵状或指状结构的多孔层组成,前者起筛分作用,后者其支撑作用。 * 分离机理 ? 一般认为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为筛孔分离过程,但膜表面的化学性质也是影响超滤分离的重要因素,即超滤过程中溶质的截留包括在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 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 三种方式。 ? 超滤的操作模式和微滤类似,基本上是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但由于超滤的功能与微滤 有所不同,微滤多数是除杂,产物是过滤液; 而超滤着重是分离,产物既可是渗透液,也可是截留液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在这两种基 本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模式。 * 3.基本原理及操作模式 -纳滤 ? 纳滤 (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与其他压力驱动型膜分离过程相比,出现较晚。它的出现可 追溯到70年代 J.E. Cadotte的NS-3 0 0膜的研究,之后,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但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更低,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 透”。 ? 与超滤或反渗透相比,纳滤过程对单价离子和分子量低于 200的有机物截留较差,而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分子量介 于200~5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脱除率,基于这一特性, 纳滤过程主要应用于水的软化、净化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在 百级的物质的分离、分级和浓缩(如染料、抗生素、多肽、多醣等化工和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级和浓缩)、脱色和 去异味等。 * 分离原理 ? 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