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计划课时:6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滕王阁序》,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其核心内容是能透过滕王阁景感悟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并学会运用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学生已经学过《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寄情于景的散文,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近年高考名句默写多考散文,所以是本章及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各种表达手法及技巧的运用,及积累文言词句知识,了解文言句式,并了解骈体文的特征;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各种手发,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课文。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归纳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的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3.理解典故的作用,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二)教学目标解析
1.通过预习合作,了解作者和骈体文。
2.通过合作,扫除文字障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并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的运用,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用典和对偶句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各种手法没有清楚地掌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释每个典故的意思,讲解对偶句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同时也可以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讲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课课堂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进一步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设计
第1-4课时导入
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三、检查预习(学生展示收集到资料,教师进行补充)
第一部分自学
1.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受连累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在省亲途中溺水身亡,年仅26岁。他的诗文中常流露出一种愤懑忧郁的心情。有《王子安集》。
2.《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李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修建的一座楼阁,故址在今天江西南昌赣江之滨。落成时,李元婴封为滕王,所以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洪州任都督阎某又重新修缮,并在公元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但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3. 骈文
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如《滕王阁序》中“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就是四六对仗的典型句式。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如“冯唐易老(平平仄仄),李广难封(仄仄平平)”、“怀帝阍而不见(平仄平平仄仄),奉宣室以何年(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对仗非常和谐。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精炼。“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用贾宜、梁鸿的典故比况自己受贬斥的遭遇,发泄不得志的感慨,牢骚很盛,却表现得非常委婉。
第二部分 新课学习
互学 导学
大问题一:要掌握文中哪些词语及句式?
设计意图: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的意义,以及各种文言句式。
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点评。
小问题1:文中要掌握哪些通假字?
俨骖飞于上路(通“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