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设计.docx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程标准: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显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方法及真空不能传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实验一:用乒乓球和录音机演示:乒乓球的舞蹈请同学观察播放音乐前后,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二: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二、新课教学: 活动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探究: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 同特征。 学生展示如何使物体发出声音?并解释发声体有什么共同特征特征。 【学生展示1】:用乒乓球(或者黄豆)和少先队队鼓演示声音的产生。   说明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声音也没有了. 【学生展示2】:发声的音叉弹起小球 【学生展示3】:拨动橡皮筋或拨动直尺发出声音 老师带领学生集体完成:感受喉头的振动   让学生用手摸着喉头部分,分别体会不说话和说话时手的感觉,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先敲响音叉,然后用手捂住音叉,让学生说出发生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介绍各种乐器是如何发声的。 活动三:声音的传播 利用保温瓶和音乐芯片演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 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演示】: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声音,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学生举例液体能传声。 【演示】:“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举例固体能传声。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活动四: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在铁轨上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 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活动五:介绍回声  利用课件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六: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A组:1、(达成教学目标1)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成教学目标1)下列哪种情况中,人不用通讯设备不能交谈( ) A、两人一墙之隔 B、在一间漆黑的房间里 C、在月球上 D、两人分别在百米跑道的两端 3、(达成教学目标1)把电铃放在玻璃罩中,接通电路,电铃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则听不到铃声,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4、(达成教学目标1)敲击一根长水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往往能听到多个声音,这是因为 B组:5、(达成教学目标2、3)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工作者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