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生态背景 20世纪初,由于森林植被较少和特殊高纬度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经常遭到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大规模营造农田防护林提上了议事日程。 建设规划 1948年,苏共中央公布了“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实行草田轮作,修建池塘和水库,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计划”,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hm2,营造8条总长5320km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面积7万hm2),在欧洲部分的东南部,营造40万hm2的橡树用材林。 3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 生态背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的飞沙移动现象十分严重,威胁着周围国家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安全。特别是摩洛哥南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主要干旱草原区、利比亚和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及尼罗河流域等尤为严重。为了防止沙漠北移,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牧业和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要,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等五国政府决定,在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联合建设一条跨国生态工程。 建设规划 1970年,以阿尔及利亚为主体的北非五国决定用20年的时间(1970~1990年),在东西长1500km,南北宽20—40km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300万hm2。后来,各国又分别作出了具体计划,如阿尔及利亚的《干旱草原和绿色坝综合发展计划》、突尼斯的《防治沙漠化计划》和摩洛哥的《1970—2000年全国造林计划》等。 主要建设对策 阿尔及利亚政府动员了全国力量,利用机耕、飞播等各种手段进行植树造林,并规定干部、军人、职工、学生在每年头3个月的星期五轮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 据统计,军队造林占造林总面积的75% ,国家规定,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除身患疾病、家庭有特殊困难的以外,均需服兵役2年,期间一半时间从事军事训练,一半时间从事造林、修路等,军队总部还设有技术局,负责造林的技术指导。作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国家森林工程局十分重视该工程建设,在没有军队的地带,组织有关力量按照规划设计开展造林。 4 加拿大“绿色计划” 生态背景 由于加拿大的经济是以森林工业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历史上加拿大的森林资源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开采阶段。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加拿大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战略。 建设规划 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对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将全国划分为39个国家公园自然区域,计划在每个自然区域内都建立国家公园。1990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级部长会议提出了持续经营森林的主要目标、原则和规定。同时,联邦政府宣布了一项耗资30亿加元(210亿人民币)的“为健康环境奋斗的加拿大计划”,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并计划到2000年,把16% 的加拿大国土开辟成国家公园。1992年,加拿大国家林业战略确定在2000年前,建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网络,把国土面积的12%留作永久保留地。 5 日本“治山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针对本国多次发生大水灾,提出治水必须治山、治山必须造林,特别是营造各种防护林,于1954~1994年连续制定和实施了4期防护林建设计划,防护林的比例由1953年占国土面积的10%提高到32% ,其中水源涵养林占69.4% ,并在3300 hm2的沙岸宜林地上营造150~250m宽的海岸防护林 。 6 法国“林业生态工程” 1965年起,法国开始大规模兴建海岸防风固沙、荒地造林和山地恢复等五大林业生态工程。虽历经政权更迭,但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仍由政府预算维持、并由国家森林局执行。战后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 造林由国家给予补贴(营造阔叶树补助85% ,针叶树补助15%),免征林业产品税,只征5% 的特产税(低于农业8%),国有林经营费用40% ~60%由政府拨款。 7 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 菲律宾于198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其重要目标是增加森林覆盖率,稳定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乡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恢复退化的热带林和红树林。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已制定目标,在1990—2015年造林250万hm2。 8 印度“社会林业计划” 印度针对本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林业计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印度自1973年正式执行社会林业计划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的典范。 9 韩国“治山绿化计划”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韩国已先后组织实施了3期治山绿化计划,已完成2次治山绿化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3次治山绿化计划。20世纪80年代末已消灭荒山荒地,完成国土绿化任务,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