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2章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对于恒温恒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当ΔrG 0时,系统在ΔrG 的推动下,使反应沿着确定的方向自发进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 ΔrG 值越来越大,当ΔrG = 0时,反应因失去推动力而在宏观上不再进行了,即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ΔrG = 0 就是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标志或称反应限度的判据。 * Kp与Kc都是有量纲的量,且随反应的不同,量纲也不同,给平衡计算带来很多麻烦,也不便于研究与平衡有重要价值的热力学函数相联系,为此本书一律使用标准平衡常数K (简称平衡常数)。对于理想气体反应系统。 * K 不随压力和组成而变,但K 与?rGm 一样都是温度 T 的函数,所以应用式(2.24)时?rGm 必须与K 的温度一致,且应注明温度。若未注明,一般是指 T = 298.15 K。 * 利用多重平衡规则,可从一些反应的平衡常数,求许多未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对于尝试设计某产品新的合成路线,而又缺乏试验数据时,常常是有用的. * 答:D n 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17岁时入乌普萨拉大学,主修化学。1878年毕业后留校。后去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学习测量溶液电导,准备博士论文。当时只有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支持他的观点,他因此才能任讲师。 * 注意:并非所有的反应都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 温度每增加10oC, υ或k增大2-4倍。 * 多相催化反应;酶催化和模拟酶催化 * * 100 80 60 40 20 0 透射率 T/%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波长 (b) CF2Cl2 (a) CH4 图2.8 CH4 及 CFC-12 的红外光谱图 * 表2.6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现有浓度、增长率及对增温的作用 名 称 现有浓度 /(mL·m-3) 估计年 增长率/% 对增温的 作用 /% CO2 350 0.4 55 平流层O3 0.1~10(随高度变化) –0.5 对流层O3 0.02~0.1(随高度变化) 0~0.7 CH4 1.7 1~2 15 N2O 0.3 0.2 6 CFC-11(CFCl3) 2.3×10-4 5.0 24 CFC-12 (CF2Cl2) 4×10-4 5.0 * 龙卷风 泥石流 * 洪涝 沙漠化 控制全球变暖的基本对策 基本控制对策 能源对策 绿色对策 (2) 发达国家负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 * 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制冷剂氟利昂和灭火剂哈龙 (2) 大型喷气飞机的高空飞行 2004年5月,全球1.6万架商用飞机每年产生超过6亿吨CO2和约0.3亿吨NOx废气。 (3) 核爆炸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1985年美国的人造卫星“雨云7号”测到这个“洞”,其面积与美国领土相等,深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公认的看法是: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的损耗。 3.臭氧层空洞 * 臭氧层空洞 单击播放 * 臭氧层的形成 单击播放 * 臭氧层的作用 单击播放 * CFC污染 单击播放 * 臭氧层的破坏 单击播放 * 美国 Rowland 于 1974 年首先提出氟利昂等物质破坏臭氧层的理论。氟利昂等物质在短波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成 Cl、Br、HO 等活泼自由基,可作为催化剂引起连锁反应,促使 O3 分解。 其中 O 也是 O3分解产物: 现已明了氯原子来自氟利昂的光化学分解: * 1925年美国化学家托马斯. 米德奇雷 (Thoms Midgly) 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大胆而正确地选定氟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经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成功制得了完全符合制冷要求的新化合物 CF2Cl2(沸点 –29.8°C),并于 1930 年投产。从此开始了系列氟利昂和哈龙的研制与生产。 1960 年起大量生产和使用,至 1974 年达生产高峰。广泛用做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洁剂等。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学家们已研究清楚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从此开始限制生产和使用。 氟利昂的功与过 * 2.4.4 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 1.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例如:可降解塑料、无氟冰箱、用酒精代替汽油、水基涂料、生态养殖等。 * 绿色化学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设计、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原料的绿色化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