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
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则多为三进院落。孔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如下: “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汉以后,“凡祭天,先祭灵星”,建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兼具“取士得才”之义。 棂星门前或棂星门内设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这是孔庙的一种特有形制。“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称为辟雍的学宫,四周环水,平面呈玉璧形,称为“辟雍”, 诸侯所立国学,水只环半圈,呈半璧状,称为泮池(或“半璧池”)。秦废诸侯分封之制,后世遂以州县文庙比拟诸侯泮宫而设泮池。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 棂星门之内是大成门。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 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又称仪门,俗称戟门,因为宋以后孔庙门列棨戟,故有此称。宋徽宗时,曲阜孔庙大成门列二十四戟,与天子宫殿、宗庙规格相等。大成门一般有三门,为表示对文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 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为了排列一百多名孔门弟子和历代贤儒的神主,两庑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四合院的廊庑院布置形式。大成殿为孔庙的主殿,明清时期,其建筑规格都比较高,常用五间或七间的重檐建筑。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及十二哲的塑像,地方孔庙一般则立牌位。 孔庙大成殿之后设崇圣祠。明嘉靖时诏令天下文庙立启圣祠以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准其入祀,因此将启圣祠改名为“崇圣祠”,所以现存孔庙多仅有崇圣祠。 除以上祭祀用主体建筑外,孔庙还有以下配套建筑: 奎文阁,或称奎星楼、御书阁、藏书楼、尊经阁等。汉代《孝经授神契》记有“奎主文章”,因此奎文阁表明了地方孔庙所具有的学校性质。 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有各地文庙常见的建庙记事碑,如西安府文庙的《重修宣圣庙碑》;昆明文庙的《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有记载皇家有关孔庙祭祀、建设等内容的“御碑”,如曲阜孔庙十三个碑亭内陈列的各碑,有的“御碑”为各地文庙普遍摹制立于“御碑亭”;也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碑记,如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还有记载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功碑,如哈尔滨文庙《张学良碑》等。 此外,地方孔庙中沿中轴线(在大成殿后)还设有学官视事和生员集会用的“明伦堂”,安放明嘉靖御制《敬一箴》刻石的“敬一亭”等建筑物。两侧则布置祀当地有政绩的地方官的“名宦祠”,祀当地出身的著名官员的“乡贤祠”和师生教学用房。有些文庙还设神厨、乐器库、礼乐亭、省牲所、会馔厅、更衣亭等进行祭祀活动需用的配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