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环境现状分析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形、地貌
(1)海底地貌
工程区水域范围较小,海底地貌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潮流脊系
工程区位于平潭岛的海坛海峡北侧入口,外海大浪不易传入或海底较深波浪影响较小,潮流成为塑造海底地形的主要因素。强劲的潮流在潮汐通道冲刷海底,并将掀起的泥沙一部分堆积在槽间地带,组成谷脊相间的潮流脊系。
②潮流三角洲
潮流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落潮流通过狭窄的海坛海峡的口门之外,流速骤减而成的。工程区的潮流三角洲在3个峡口外形成裙状扇形体。10m等深线呈扇形,5m等深线构成水下三角洲浅滩,5m
③水下浅滩
低潮时屿头岛两侧狭长的海域为水下浅滩,水深十余米。海底较平坦,向海倾斜,坡度约3°。
④沙坝
在屿头岛两侧海域中,低潮时,沙坝露出水面1m-2m,呈NEE向展布,宽400m-500m
⑤深槽
见于屿头岛北侧海域中,呈NE向分布,以10m等深线圈出的深槽,宽200m-300m,长可达4.5km,最大水深达
(2)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临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一隆起区,自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经后期的岩脉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上述变质带及其断裂大多数被酸性、基性脉岩灌入或被硅质充填与硅化作用所固结而稳定。而台湾西侧的“滨海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m
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季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其基本特征是:以继承性的隆起回升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对稳定;差异升降活动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屿口——县城为隆起中心,与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状的构造形态;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异反映断层和断块构造的差异。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平潭海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形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及福建省建设厅下发的闽建设[2002]37号文和[2003]10号文,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应为0.40s。钻孔揭示地段场地土类别为中软~中硬场地土,按不利考虑为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介于3m~50m之间,建筑场地类别总体属Ⅱ
(3)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钻探取样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相关试验结果,将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岩土层按时代、成因等自上而下共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层(本勘层号分别为②、⑤、⑥、⑦)。项目钻孔站位见图4-1,剖面图见图4-2。
各地基岩土层的定名主要依据交通部标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并结合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定名,现将其主要现场性状特征分述如下:
粉砂②(Q4al-pl):灰黄、深灰色,饱和,呈稍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砂质不均匀,夹少量贝壳、海螺及个别砾石等,粉、粘粒含量约25~35%,级配良好,局部为细砂。本次勘察该层仅在XL1号钻孔控制地段揭露,揭露层厚1.20m,层顶标高-15.20m,层底标高-16.40
残积砂质粘性土⑤(Qel):系花岗岩风化成土残留在原地的产物。灰黄、灰白色、浅肉红色,硬塑,饱和,成份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及少量云母碎屑等组成,稍具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据颗粒分析资料,土中>2mm颗粒含量约3~10%。该层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度逐渐增强,属于特殊性土,在天然状态下工程地质性能较好,浸水后易扰动,强度大大降低。本次勘察该层仅在XL3号钻孔控制地段揭露,揭露厚度5.00m,层顶标高-11.30m
强风化花岗岩⑥(γ5):褐黄、灰黄、灰白等色,呈散体状,中粗粒花岗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岩石矿物组织已基本破坏,大多数易风化矿物已风化成次生粘土矿物,除石英外仅残留少量未全风化的长石小硬核,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芯采取率低。本次勘察该层仅在XL1号钻孔控制地段揭露,揭露厚度3.85m
中风化花岗岩⑦(γ5):花岗岩风化形成,呈灰白、青灰色,等色,呈短柱状,中粗粒花岗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岩石风化中等,其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矿物间尚具有一定联结力,锤击声脆,敲击不易碎,岩体完整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