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蛋白质首先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 当多肽链延伸至80 个左右氨基酸残基时,N 端的内质 网信号序列暴露出核糖体并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导致 肽链延伸暂时停止,防止新生肽N 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 (图8-3 步骤1 和2),直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 的SRP 受体结合(图8-3 步骤3),这种结合的相互作 用被GTP 与SRP 和SRP 受体(DP)的结合所强化。核 糖体/ 新生肽与内质网膜的移位子(translocon)结合, 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了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 质中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以环化构象存在的信 号肽与移位子组分结合并使孔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 网膜并引导肽链以袢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这是一 个耗能过程(图8-3 步骤4)。与此同时,腔面上的信 号肽酶切除信号肽并快速使之降解(图8-3 步骤5)。 肽链继续延伸(图8-3 步骤6),直至完成整个多肽链 的合成,蛋白质进入腔内并折叠,核糖体释放,移位子 关闭(图8-3 步骤7 和8) * 图8-4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Ⅰ型: 如LDL 受体、流感HA、胰岛素受体、 生长素受体;Ⅱ型: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转铁蛋 白受体、高尔基半乳糖苷转移酶、高尔基唾液酸转 移酶;Ⅲ型:细胞色素P450 ;Ⅳ型:G 蛋白偶联受 体、葡萄糖转运蛋白、电压门Ca2+ 通道、ABC 小分 子泵、CFTR(Cl-)通道、Sec61 蛋白 * * 图8-5 真核细胞蛋白质分选的主要途径与类型 图右侧(黑色序号)代表后翻译转运的非分泌途径:核基因编码的mRNA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途径2 表示合成 的蛋白不含信号序列,并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途径3、4、5 分别表示依据不同的细胞器特异性的靶向序列,首先释放到细胞质基质,然后通 过跨膜运输方式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途径6 表示通过门控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核。图左侧(红色序号)代表共翻译转运的蛋 白质分泌途径:核基因编码的mRNA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及其结合的SRP 引导下与内质网膜结合并完成蛋白质 合成。途径2 表示在rER 完成蛋白质合成,途径3 表示以膜泡运输方式转运至高尔基体,途径4a、4b 、4c 表示以膜泡运输方式分选至细胞表面、 质膜和溶酶体。 * PTS peroxisomal targeting sequence 1 Figure 12-21a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 线粒体作为细胞产能和半自主性细胞器,核基因编 码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向线粒 体分选并各就各位,这对线粒体的功能活动具有重要 意义。 (1)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 所有 线粒体基质蛋白N 端靶向信号序列虽然不尽相同,但 共享相同的基序(motif),由20~50 个氨基酸残基组 成,富含疏水氨基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Arg、 Lys)和羟基氨基酸(Ser、Thr),缺少带负电荷的氨基 酸(Asp、Glu)。这样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利于基质蛋 白的靶向信号序列形成两性的α 螺旋构象,并且实验表 明,两性的N 端靶向信号序列对于指导蛋白质输入线粒 体基质是至关重要的。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 体基质的基本步骤如图8-6A 所示:在游离核糖体上合 成的前体蛋白,与胞质蛋白分子伴侣Hsc70 结合,并使 其保持未折叠或部分折叠状态,其N 端具有基质靶向 序列(步骤1),前体蛋白与内外膜接触点附近的输入 受体(Tom20/22)结合(步骤2),被转运进入输入孔 (步骤3),输入的蛋白进而通过内外膜接触点的输入通道(外膜为Tom40,内膜为Tim23/17,步骤4、5),线 粒体基质分子伴侣Hsc70 与输入蛋白结合并水解ATP 以驱动基质蛋白的输入。输入的基质蛋白其基质靶向序 列,在基质蛋白酶作用下被切除,同时Hsc70 也从新输 入的基质蛋白上释放出来(步骤6),进而折叠,产生 活性构象(步骤7)。 (2)蛋白质以3 种途径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 体内膜 如图8-6B 所示,途径A 和途径B 输入的线 粒体蛋白其N 端都有基质靶向序列,在线粒体外膜上 都利用Tom40 为输入孔道,外膜上Tom22/20 作为识 别N 端基质靶向序列的输入受体,内膜转运蛋白都是 Tim23/17,但通过途径B 输入的内膜蛋白(如ATP 合 酶亚基9)不但具有N 端基质靶向序列,还具有内在的 疏水结构域,前者引导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后者可被内膜蛋白Oxa1 所识别,Oxa1 是一种与细菌中涉及 内膜蛋白插入的相关蛋白,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在线 粒体基质核糖体上合成。因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