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调节地面径流 森林、草地中往往有厚厚的一层枯枝落叶,向海绵一样接纳通过树冠和树杆流下来的雨水,使之慢慢地渗入地下变为地下水,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即使在暴雨时,也有三分之一的降水量立刻为森林的死地被物所吸收,加上枝叶截流,可缓冲地表径流的形成。 (3)、固结土体 植物根系对土壤有良好的穿插、缠绕、网络、固结作用,特别是森林及营造的混交林中,各种植物根系分布深度不同,有的垂直根系可伸入土中10m以上,能促成表土、心土、母质和基岩连成一体,不但增强固持土体的能力,而且减少土壤冲刷量。 (4)、改良土壤性状 林地和草地落叶腐烂分解后可以给土壤层增加大量腐殖质,林木每年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质仅为同面积农作物或草本植物的十至十五分之一,这些有机质只有30%-40%用来生长木材,而60%-70%以枯枝落叶形式归还土壤。因此,林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比无林地土壤高4%-10%,有利于形成大量的具有水稳性的团粒结构,这种团粒结构的抗蚀力很大。 6、人为因素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们就不断地以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改变着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立新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前述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作用下,也都在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既有促进土壤侵蚀的一面,也有防止土壤侵蚀的成效。我们必须消除前者的破坏性作用,发展后者的积极作用。 (二)风力侵蚀的影响因素 风蚀作用的大小、强弱除与风力有关外,还受土壤抗蚀性、地形、降水、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 (1)、土壤抗蚀性 土壤抵抗风蚀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土粒质量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 风力作用时,受作用力的单个土壤颗粒(团聚体或土块)的质量(或大小)足够大,不能被风力吹移、搬运;若颗粒质量很小,极易被风吹移。因之,常把粗大的颗粒称为抗蚀性颗粒,把轻细的颗粒称为易蚀性颗粒。抗蚀性颗粒不仅不易被风吹移,还能保护风蚀区内的易蚀性颗粒不被移动。由此可见,土壤抗蚀性颗粒的含量多少,能够表示土壤抗蚀性强弱。 抗蚀性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影响风蚀的进一步发展。若抗蚀性颗粒(或团聚体)形状大(或成复粒),在风沙粒的冲击和磨蚀作用下,仅被分离成较大的颗粒或不易分离,表示颗粒稳定性高;相反,易分离的颗粒稳定性差。颗粒稳定性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有关。 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沙土和黏土是最易被风蚀的土壤。因为,质地较粗的沙土中缺少黏粒物质,不能将沙粒胶结成有结构的土壤;黏土易于形成团聚体和土块,但稳定性很差,特别是冻融作用和干湿交替而使其破碎。切皮尔的分析表明,当土壤中黏粒含量约在27%时,最有利于抗风蚀性团聚体或土块的形成;小于15%时,很难形成抗风蚀的团聚结构。极粗沙和砾石很难被所移动,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抗蚀性。 (2)、地表土垄 由耕作过程形成的地表土垄,能够通过降低地表风速和拦截运动的泥沙颗粒来减慢土壤风蚀。阿姆拉斯特(D. V. Armbrust)等研究了不同高度土垄的作用得出:当土垄边坡比为1∶4,高5-10cm时,减缓风蚀的效果最好;低于这个高度的土垄在降低风速和拦截过境土壤物质方面,效果不明显;当土垄高度大于10cm时,在其顶部产生较多的窝旋,摩阻流速增大,从而加剧了风蚀的发展 。 (3)、降雨 降雨使表层土壤湿润而不能被风吹蚀。切皮尔在美国大平原地区的研究表明,当地上15cm高处风速为8.9-14.3m/s、表层土壤实际含水量相当于水分张力在1520Pa时土壤含水量0.81-1.16倍的状态下,风蚀可能发生。比索尔(F. Bisal Etal)等在加拿大的研究也得类似的结果。然而,表层土壤湿润持续时间很短,在强风作用下很快干燥,即使下层很湿,风蚀也会发生。 降雨还通过促进植物生长间接减少风蚀。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这种作用更加明显。由于植物覆盖是控制风蚀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植物对降雨的这种反应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降雨还有促进风蚀的一面。原因是雨滴的打击破坏了地表抗蚀性土块和团聚体,并使地面变平坦,从而提高了土壤的可蚀性。一旦表层土壤变干,将会发生更严重的风蚀。 (4)、土丘坡度 在水平地面及坡度为1.5%的缓坡地形上,一般风速梯度和摩阻流速基本不变。但对于短而较陡的坡,坡顶处风的流线密集,风梯度变大,使高风速层更贴近地面。这就使坡顶部的摩阻流速比其他部位都大,风蚀程度也较严重。 (5)、裸露地块长度 风力侵蚀强度随被侵蚀地块长度而增加,在宽阔无防护的地块上,靠近上风的地块边缘,风开始将土壤颗粒吹起并带入气流中,接着吹过全地块,所携带的吹蚀物质也逐渐增多,直到饱和。把风开始发生吹蚀至风沙流达到饱和需要经过的距离称饱和路径长度。对于一定的风力,它的挟沙能力是一定的。当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养老院门卫管理制度.pdf VIP
-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pdf VIP
-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pptx VIP
- 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VIP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第六章 市场调查与营销策略.pptx
-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hg.doc VIP
- 环境材料概论 课件全套 第1--9章 绪论、吸附材料 ---环境材料的绿色设计.pptx
- 中职英语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HGT2226-2019普通工业沉淀碳酸钙.pdf VIP
- 3肖仰华-大规模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