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docVIP

2019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doc

2019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 36.《荀子·劝学》中所用的比喻及作用。 【答案】本文词汇丰富,比喻繁多。全文用了四十七个比喻。有的借自然现象为喻,如水与冰、青与蓝、蓬生麻中、草木稠、禽兽众等;有的借劳动创造为喻,如木作轮、用舟楫等;有的以人们的经验为喻,如登高而招、面临深谷、火就燥、水就湿等。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性强,便于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先秦部分,参见教材P81。 3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之中的“兰芝辞别”,刘兰芝的性格特征。 【答案】本诗叙事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结构缜密紧凑。“兰芝辞别”是文中的一条线索。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兰芝辞别婆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这首诗的主要人物是刘兰芝。她坚强、持重、自尊,所以自请遣归;她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解析】秦汉部分,参见教材P149。 38.曹丕《燕歌行》所表现的艺术手法。 【答案】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诗歌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诗中有女子的外貌和行为的描写,如泪下沾襟的悲切,百无聊赖的弹琴低唱;也刻画了孤单寂寞的心态和因丈夫不归而忐忑不安的疑虑;有秋风霜露、草木摇落等秋季景物的烘托,还有牵牛织女神话传说的寄托,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情感表达曲折委婉,深沉动人。 【解析】魏晋南北朝部分,参见教材P163。 39.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主旨。 【答案】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在沿长江东下途中经过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作者借歌咏晋吴兴亡事迹,感慨地形之险不足依恃,归于国家统一毕竟是大势所趋。通过怀古,作者既警告藩镇割据势力勿拥兵自雄,又告诫当政者以六朝兴亡为鉴,应居安思危。这种忧患意识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 【解析】唐五代部分,参见教材P282。 40.《蒹葭》以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来怎样表达人物的情感活动。 【答案】诗中的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浑然一体,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开头以秋气的清冷和萧瑟,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脉脉深情,又渲染纵横阻隔,意中人可望不可即。诗中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至于“所谓伊人”,若有若无,则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蒹葭从“苍苍”到“萎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 【解析】先秦部分,参见教材P31。 41.《安定城楼》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文中用典特色。 【答案】表达的情感内容:抒写有志用世、功成身退的意愿和怀才不遇、抱负成虚的哀伤。 用典特色:本篇用典贴切,而又灵活自如。贾生年少、王粲登楼,与作者的处境和感情十分吻合。范蠡的典故是暗用,如盐入水,不露痕迹。鹓雏、鸱枭的典故对比鲜明,既有坦荡的剖白,又有冷峻的讥讽。 【解析】唐五代部分,参见教材P313。

文档评论(0)

187****4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