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出现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火药,是以硝石、硫磺、木炭或其他可燃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点火后能速燃或引起爆炸。硝石、硫磺等都属于药物,因此称这种混合物为 “火药”。现代的黑火药,正是由中国古代的火药发展而来。 火药发明以后,至迟到公元10 世纪时,中国已经开始用火药来制造兵器。《武经总要》中记述了最早的火药兵器,有毒药烟毬、霹雳火毬、蒺藜火毬、火药鞭箭和火炮等。 火药用于军事行动,从此揭开了古代兵器发展史上的新篇章,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阶段到来了。 六、火器的发展和枪炮的制作 早期火药兵器 火药用于制造兵器,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述,当时主要用于传统的火攻战术,作为纵火的一种手段。有时也在火药中增添毒剂等,制成播毒或发烟的毒药烟毬等兵器。最后,当时已开始认识火药的爆炸性能,制成爆炸时可发巨响的霹雳火毬。 到宋金战争中,火药兵器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随着火药性能的不断提高,利用火药爆炸性能的兵器开始大量使用。第二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制造出单兵手执的喷火兵器——火枪。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原始管形射击火器的萌芽,它引起了以后兵器制造技术的划时代的变革。 管形射击火器的出现 原始管形射击火器的萌芽,也出现于宋金战争时期,目前所知有以下两项:一是绍兴三年(1132 年),宋将陈规守德安时制作了巨竹火枪,这也是一种喷火枪。它以长竹杆制作,用以焚烧敌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桥”。由于它以竹筒喷射,所以与在冷兵器的长枪上缚附火药筒的做法有显著的不同。 二是开庆元年(1259 年),寿春府(今安徽省寿县)地方制造了“突火枪”,也用竹筒制成,内装火药,并安有“子窠”。 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使用和枪炮的制作 以金属铸制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现代枪炮的前身,它最早出现于何时,尚无确切资料,但从传世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 年)铜火铳铭来看,总应出现在元朝末年以前,至少在公元14 世纪初年已用于实战。由于原始的管形射击火器是以竹筒制造的,故称为火筒。改用金属铸制后,也随之出现了一个从“金”旁的新字来称呼它,但仍沿用“筒”的音,那就是“铳”字。据明代邱濬在他著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中讲到“铳”字时说,在字书里过去没有这个字,只是“近世以火药实铜铁器中,亦谓之炮,又谓之铳”。说明这个新字的出现,正反映出大约在元朝晚期由竹制的火筒演变为金属制造的火铳的实际情况。 元末明初,金属管形射击火器有很大发展,火铳已为农民起义军广泛使用,朱元璋的军队中就装备有较多的火铳。《明史纪事本末》中曾记有朱元璋部将胡德济、谢再兴在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 年)用火铳守诸全(今浙江诸暨县)的史实。明朝火铳多在铳体铭刻制作地点、年月、重量及编号,还有制造部门及监制官员和制作工匠的姓名。 西方火器的引进和仿制 明代中叶直到清代末年,是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后期。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中国封建经济,以及统治阶级的禁海锁国政策,使元末明初金属管形射击兵器发展的势头停滞下来。 明代中叶,火器的故乡中国不得不从舶来品中汲取养分,仿制了比火铳先进的“佛狼机”和“红夷炮”,还有单兵使用的鸟铳等,并且制造了威力较大的“大将军”等大口径火炮,开始改变军队兵器装备的面貌。 清朝建立以后,也装备了从明军装备中引进的火炮和鸟铳。清初颇注重火炮的生产,以适应统一全国及平定三藩叛乱等战争的需要。当时大量制造的火炮,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沿袭着明代的红夷炮制造的,称“红衣炮”。一种是子母炮型,类似明代的佛狼机铳。还有一种是大口径的短管炮,称为“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不过清代中期以后,火炮发展的势头又一次被扼制下去。落后就要挨打,闭关自守而且妄自尊大的大清帝国,逐渐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至此,中国古代兵器史的后一阶段——火器与冷兵器并用阶段宣告结束。火药这个被恩格斯喻为“注定使整个作战方法改变的新因素”,没有能在它的故乡引起兵器生产的革命,更没有促成社会的革命性变革。这个历史教训,是不应该忘记的。 谢谢! 一、筏子与独木舟 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