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说起到现在为止的厦门教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 的 历史 从传说开始 到现在为止 传说中的厦门 厦门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一群白鹭南归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领头的大白鹭,发现水里鱼虾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没有毒蛇猛兽的威胁,也不见猎人弓箭的骚扰,于是它独自上了这个小岛后,便率领这群白鹭定居下来。白鹭们也随之着手打扮自己的家园。一些白鹭用嘴啄利爪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凿了许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淌下来;另一些白鹭,则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百花齐放,绿草葱葱。山明水秀,花团锦簇引来许多鸟儿筑巢;蜜蜂、蝴蝶也来采集花粉,顿时小岛变得热闹非凡,五彩缤纷。 传说中的厦门 此番景象使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异常嫉妒,它想霸占这白鹭建设的美丽小岛,于是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瞬间岛上飞砂走石,天昏地暗。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头的大鹭重创了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的叶子,象大鹭一样张开;那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 传说中的厦门 赶走蛇妖之后,白鹭们安心地嬉戏于树林、海水、沙滩之间,做这个美丽小岛的主人。厦门岛最早称为“鹭岛”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这个源于民间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厦门的热爱和对建设厦门,保卫厦门事迹的怀念。 厦门古名鹭岛 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小岛,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鹭岛”。白鹭属涉禽类鹭科,又名鹭鸶,嘴长脚长,颈也长,全身羽毛纯白,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毵长如丝;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形态潇洒,逗人喜爱。本世纪20年代以前,厦门山野树林,到处有白鹭栖息,三五成群,飞翔于田间海上。后来因城市兴建,生态的变化,白鹭慢慢减少,濒于绝迹。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白鹭又回到岛上。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因此厦门的许多地名含有“鹭”字,许多招牌,店名都喜欢用“鹭”字命名,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鹭”字。今天,白鹭又成为厦门的市鸟。 2000多年前的人类遗迹 究竟什么时候,岛上有人类的存在呢?1931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一件长方形薄边石锛,第三年,他又在厦门港东边社发现第二件类似石锛。这两件石锛,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采集食物和狩猎的工具。[图示:商周 石锛(一套)(国家二级文物)]1952年,林惠祥又在厦大发现三件表面印有“V” 字纹和云纹的印纹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还可以看到指纹痕迹,这是手工制陶留下来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还发现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里区象屿海滨,发现一件石制箭头,长6.2公分,磨得非常精致,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此来狩猎。这些实物证明,大约二、三千年前,厦门岛及其周围是我国南方族群祖先——闽越族人活动比较早的地方。 本地居民 闽越族人 闽越族人的体质和风俗习惯,和汉族不同,他们身材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睑,且“断发纹岙”。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在海上作战。闽越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厦门立下第一功。 历史印记——唐朝 有文献可查考的厦门历史,却是从唐朝开始,南普陀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事实。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样,都是在唐朝建立的。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二姓名士率其家族来到厦门定居并大力开发建设。薛姓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姓住在南面金榜山下,时有“南陈北薛”之称。 唐朝时期名人——北薛南陈 “北薛” 指薛令之,字珍君,原来住在福建长溪,也就是现在的福安。他在唐朝神龙二年(公元 706年)中进士,是第一位以诗文登第的福建人。开元年间,薛令之迁升为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一起教授东宫太子读书,当了太子李亨的师傅。 “南陈”的陈姓也差不多唐开元时在厦门岛定居繁衍,据史料记载,唐京兆万年县人陈邑,任太傅时得罪了当时的奸相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被贬谪到福建漳泉一带,他的后裔有的就迁到厦门岛来。厦门岛上保留的三座唐朝陈氏古墓就是明证。 唐宋时期的鹭岛 “嘉禾屿” 根据历次地方志书记载,距今约1000年的宋朝太平兴国年间,鹭岛又被称为“嘉禾屿”——五谷丰登的岛屿。但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厦门已称为“嘉禾里”,可见“嘉禾”之名非始于宋而是始于唐朝。 到了宋代“嘉禾里”归同安县管辖,从宋代开始,厦门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增多,南宋王象之曾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嘉禾屿的居民有千余家,按一家五口的普通概率计算,

文档评论(0)

00044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